刘义真已经从一个俊美少年成长为如今颇具气势的帝王,王修的眉毛都增添了几分花白,王买德的脸色也不复之前的红润,变得有些蜡黄:高允……
好吧,高允这家伙和几年前几乎还是一个样。
兜兜转转,君臣四人再次坐到了一起,只不过这一次,他们面对的敌人不再是赫连勃勃,不再是世家,而是这个时代!
刘义真摊开河套的舆图。
“河套对于整个北方的重要性之前朕也说过了。”
“现在河套西面有傅弘之驻防,朕可以把整个陇右外加贺兰山交给他让他当做牧场养马,但方式一定要按朕的来!”
“还有云中方向,那里是整个河套的精华地带,也是最容易对治理大河起到作用的地方。”
四人在讨论过后,一致决定整个河套的人数保持在十万户即可。
十万户百姓用的耕田,正好是现在河套耕地面积的一半,只要将这一半退耕还林,再进一步改善高原,那大河未来暴走的风险无疑会大大降低。
“如今河套的百姓都是匈奴、鲜卑乃至羌人,让他们去耕地说不定反而会激起他们的逆反心理,派去种植树木、制造青储最合适不过。”
在后世,有句很错误但却传播的极广的话叫做——“不好好读书就要滚去种地”。
但其实,种地这种事情,在游牧民族眼中可是一项技术活。
现在的种地早就不是刀耕火种了。
从开荒,到育苗,再到灌溉……
让习惯了打猎,信奉“今朝有肉今朝饱”,没有半点忧患意识的游牧民族去种地,再多的田给他们他们也会活活饿死。
所以,种地这活还是要迁些关中的汉人去。
如此,不光能解决河套的问题,也能适当的缓解一下关中的人口压力。
在这就不得不提及一下刘义真继位,尤其是迁都以来关中那爆炸似增长的人口了。
刘裕刚打下关中,便是王修负责整理关中户籍,那时候的关中人口不过二百万。
后来在与胡夏的贸易中,关中百姓的日子也富足了起来,再加上王修的仁政,关中人口迎来了第一次爆炸增长,仅永初二年一年就有十万婴儿呱呱落地。
等到刘义真迁都长安,关中的人数已经快到二百五十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