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康巴汉子

人人都知道作生意能挣钱。

但究竟有多挣钱,却是很多人不知道的了。

只要找对了方法,单纯的贸易行为,来钱的速度非常快。

往往一个不起眼的摊子,即便到了2018年,只要人勤奋一些,找准了门路,哪怕摆个烧烤摊,也有月入几万,一年挣几十万的存在。

只不过大多数人,迈不出那一步而已。

不过90年代的雪区,还的确是一座宝库。

嗯,不带贬义的可以这么形容,嗯,的确是人那啥,钱多。

一来政策倾斜,还有民族保护,六七十年代全民皆苦的时代,牧民们的生活,也比外面要好得多。

畜牧私有制过后,这种情况就更加明显。

只不过到了后世,资讯发达过后,旅游搞起来了过后,就差得多了。

景区到处飞起宰人。

但牧民性格豪爽也是真的,即便宰人,也比三亚那边好到哪里去了。

“我地吗呀,这挣钱,真比抢钱还快啊,卖个皮鞋算个啥?还作得那么麻烦,范阳,以后我们干脆就专门做这个生意算了。”

缺一门两眼直冒光,卖个皮鞋他感触还不是特别深,毕竟是别人的生意,而且卖个皮鞋,制作也是个很麻烦的事情。

距离他始终很遥远。

可这个沙琪玛,经范阳这么一操作,他可是看得明明白白。

作个小生意,居然这么挣钱?

心思就复杂了起来。

前面那个牧民刚走,又有一个中年妇女,穿着件藏袍,手里牵着个孩子,看到沙琪玛的摊子,看起来不怎么会汉语,问了句:“多少?钱?”

“8块。”范阳用手比了个8。

这妇女听完,便去袋子里摸钱,也是张100的,伸手在摊子上抓了四袋,一手提着两袋,似乎挺不甘心,又拿起两袋,让他的孩子提着。

又卖出去6袋。

价都不讲的。

收了钱,范阳明白了。

这些沙琪玛,针对性真的是非常强,牧民们爱吃,刚开始不好卖,由于早上来菜市场的都是城镇居民,而城镇居民里面,不管汉族人,还是藏族人,在城市里待久了,都会慢慢的汉化,口味也就渐渐的刁钻。

而且城镇人口,要吃随时可以买,对这个兴趣缺乏。

但是牧民不一样,看这些牧民的样子,牵着马,赶着牦牛,还有些牵着几头几头的羊,多半是来交易的,卖了牛羊,采购生活物品,来一趟不容易,手上现金还多。

这个套路堪称完美。

看起来这些牧民都是周边乡镇上的,骑着马,赶着牦牛到城里来,所以时间就比较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