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有人是不服气的,短暂的沉默后,廖大人开口问:“贾大人要是在外为官,希望治下之民是老实人多一点呢,还是希望刁民多一点?想来贾大人为官勤勉,不怕事多。”
廖大人五十多岁了,正常情况下,贾琏会表达一下尊老爱幼的,当他的话是耳边风。此刻却无法回避,只能同情的看一眼廖大人,反问了一句:“我读书少,没弄明白廖大人的意思,只能试着理解一下。廖大人的意思,百姓维护自身的合法权利的行为定性为刁民。”
廖大人红温了,嘴唇在颤抖,眼睛渐渐的发红。
承辉帝极为无语的瞥一眼他的左都御史,你都啥年纪了,跟一个小年轻较劲,赢了很光彩么?关键是,你叫人驳的面红耳赤的样子,太丢脸了。
“行了,跑题了,回到案子上。”承辉帝真不是拉偏架,就现在廖大人的状态,没准继续打嘴仗,能给他气出好歹来了。
谷长兴却突然站了出来,冲皇帝行礼道:“陛下,有感于贾大人之言,臣有话要讲。”
承辉帝哦了一声,饶有兴趣的看着这个七品官员,死死抓住眼前的机会表演。这是好事,承辉帝非常乐见道:“讲!”
“臣进士出身,为官七年,一直在御史台打转。据臣所知,百姓无论老实与否,都不爱打官司,除非是逼到无路可走了,才会选择打官司。那些喜欢打官司的人,往往都是通过与官府勾结,巧取豪夺之辈居多。贾大人的意思,臣理解为,老实人被逼到打官司的地步,期间到底受了多少委屈,就这还不许别人反抗?臣想起少时某年大旱,百姓无以为生至县城乞讨求活,县令召集士绅商议救济,私下里有士绅养眼,刁民为何不肯安心在家挨饿等死?偏生要跑县城来给大家惹麻烦。后来朝廷发下救济大米,县令大人把米换成了糠和野菜,当时臣很是不忿,后来才想明白,县令大人做的对。”
承辉帝听懵了,使劲的眨眼,这内容超纲了,朕不懂啊。不行,朕要考一考别人。
没等承辉帝去为难别人,廖大人已经站出来怒吼一声:“一派胡言,谷长兴蛊惑圣听,臣请罪之。”没等承辉帝表态,早就看廖大人不顺眼的贾琏跳了出来,阴阳怪气的冷笑:“廖大人还知道这是君前?不请示就发言,不能言之有物,只会扣帽子!”
廖大人遭遇重击,正要反击时,承辉帝却及时的开口打断争端:“都安静,贾琏讲。若不能言之有物,朕定你个君前失仪之罪。”
承辉帝并不介意狠狠的收拾一下贾琏,打击一下他的嚣张气焰,以免今后继续惹事。
惹事可以,伱不能频率太高啊,朕会累死的。
廖大人张开的嘴闭上了,嘴边的话憋了回去,年龄大了,反应慢了点。好气!
“陛下,臣只能说,官字两个口,只有上面的口吃饱了,才能剩下点到下面。臣如果没猜错的话,那位县令大人领导的救济粮,数量恐怕不足以救活当地灾民。谷大人以为该县令是称职的,臣却不敢苟同。县城内自有常平仓,灾年救济,丰年保粮价。臣若外放为县令,上任伊始自会检查粮仓,少一粒米臣都不会接任。仓内有粮,以工代赈,兴水利,修道路,青壮灾民有事可做,还能养活家人,自然不会生出事端。”
贾琏的一番话说完,现场再次集体沉默。
承辉帝很想揪住这小子的领子,恶狠狠的问他:【就你是明白人?朕难道不知朝廷救济层层克扣的现象,朕难道不知,下面的州县粮仓多少都存在点问题?你非要说出来么?朕只是不知道,救济粮层层克扣之下,到了县里已经不足以供百姓吊着命罢了。】
承辉帝把目光看向廖大人,此刻的廖大人低着头,下巴都低着胸口了。这会他不敢说话了,真不敢了。贾琏实在太敢说了,廖大人害怕了。
都说大周朝是太平盛世,披着这张皮,光鲜亮丽的人都在歌舞升平。拔掉这张皮,底层的百姓食不果腹,衣不蔽体,比比皆是。
太平盛世,吃糠咽菜不足以活命的太平盛世么?
(PS:专家学者在网上胡说八道的多,真就是因为不接地气又或别有用心的装懵懂,官员极少有乱讲话的,尤其是那些有基层工作经验的。)
“好了,与本案无关的话题,不许再说。”承辉帝开始和稀泥了。
有的事情,不知道未必是坏事。知道了还无法面对,无法做出任何改变,只能日渐抑郁。
别人还可以得过且过,承辉帝却只能一点一点的去改变,一步一步的去走。
谷长兴再次站出来:“陛下,臣弹劾顺天府,该案涉及四十一名被拐幼女,百姓不可能全都不报官,既然报官了,哪怕十个里有一个,上月也该有四起报案。正因为顺天府的不作为,导致此辈能长期藏身京城。臣请往顺天府调查有关失踪案的卷宗,臣担心,报案百姓中的某些人悄无声息的遇害了。天子脚下,首善之地,不可不查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