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琦、黎洵连忙起身告退。
两位阁臣才退了出去,谢茂就从榻上下来,走了两步又退回来,坐在茶桌边,叫朱雨侍茶。
没多会儿衣衫湿透的衣飞石就走了进来,在外边就有银雷服侍着脱了外边的衣裳,擦去脸上、手上的雨珠,银雷递茶给他取暖,他也不接,躬身矩步进门,屈膝磕头道:“陛下恕罪。”
谢茂就知道,守在皇城门口的孙崇必然已经给他透信儿了。
衣飞石临走时在奏折堆里放了“留言”,谢茂却意外地没在第一时间发现,这才弄出了羽林卫、听事司在城内暗中搜查羽林卫将军下落的闹剧。孙崇告诉他,皇帝昨日急惶了,命人在城中寻找他,衣飞石当然不敢怪罪皇帝“你为什么没看见?”他只能自承罪责,请皇帝责罚。
“下雨天怎么也不披着蓑衣?看这湿透了,快去洗一洗。”谢茂一边喝茶,一边说。
根本不用去感觉皇帝的真实情绪,就皇帝故意表现出的姿态,衣飞石就知道皇帝对自己不满了。若换了从前,皇帝这会儿早来扶他起身,抱着他进盥殿了。现在端坐喝茶,那就是看戏。
衣飞石哪里敢起身去洗漱更衣?他膝行退了两步,从绵软厚实的地毯上挪到了硬邦邦的金砖上。
“臣走得急了,不曾上禀陛下,臣知罪。”衣飞石低声谢罪。
谢茂将杯中残茶饮尽,突然问道:“府上大人可好?”
衣飞石顿时哑口无言。
他可不是走得急了来不及告诉皇帝,而是蓄意欺瞒才顺利出京。
先撒谎说要回家看爹妈,得了皇帝准许之后,他再把留言出京的折子,放在皇帝不会第一时间翻阅的奏折堆里,连他出京都是从长公主府翻墙乔装跑掉的,一环扣一环,半点不能错。否则,就会被皇帝扣下来。
当然,这个计划还是出了一点纰漏,那就是在他离家之后的第三天,皇帝才发现他不见了。皇帝发现他不见之后,大惊之下调了兵马在城中搜寻他,这之后,才发现了他放在请安折子堆里的留言。
若非衣飞石在皇帝跟前信誉太好,皇帝太过信任他,这事儿都不会憋到昨天才爆发。
衣飞石颇觉惭愧,低声赔罪道:“是臣对陛下说谎了,臣知罪。”
……
作者有话要说:
昨天有小天使说看不懂剧情了哈,藕待会会在作话补充一个剧情梗概。
笔力不够,藕要努力!!
首先我们要明确目前出场的文官势力是4个大派。
1、陈琦、单学礼所代表的陈系,这里面大部分都是前首辅林附殷的党人,可以说是当年帮着太后把芝芝党打哭的暴力角色!现在也站对了位置,是茂茂党!特别风光,特别暴力,特别牛逼。
2、吴善琏、黎洵所代表的吴系。吴系其实势力不怎么大,是老谢故意提拔起来和陈党对抗的,因为不能让陈琦一家独大。所以,吴系其实很空虚,党羽比较少。
3、南明党人。
4、东胜党人。
3和4是同一个学派,两个分支,两派魁首是师兄弟,表面上傲娇打架,吵学术问题,其实关系不算特别差,个别同学打生打死,个别同学关系好到搞基那种。
东胜党就是当年的芳芳党。
南明党在文帝朝时没有站队,反正左右逢源还在文帝和孝帝之间顽强地活了下来,狡猾地没有受到芳芳党(东胜党)的连累,虽然没有很多一二品的高官在皇帝跟前扎眼,但是,三四品的大员南明党是很多的,徒子徒孙也遍布天下,谢茂登基之初瓜分北境丈雪城李家的猪肉时,就必须给南明派弟子分了一个郡守。(这当然也有后期太后掌权之后,故意给他们生长空间的原因)
前面说了,吴系其实是很空虚的,有个名头,但是党羽不多。南明党就在这个时候,选择和吴系完成利益输送的结合。
吴系有了南明党的配合,才算真正能和庞大的陈系(前林系)分庭抗礼。
对于这三股势力的力量派系划分,谢茂表示很满意。
现在的问题是,芳芳党,也就是东胜党人也想出头了。
芳芳党当初出了一个太子太傅(谢芳的老师),心比天高,以为自己马上就要飞黄腾达了,结果谢芳死后全党血扑,不是太后抢救就要和芝芝党一样死绝了。谢茂登基之后,南明派背靠吴系大山,念着同门之情,慢慢地开始捞当年被贬出京城的芳芳党,芳芳党的徒子徒孙也开始在科场重新崭露头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