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8章 归正人

景德四年,宋真宗欲用江西人王钦若为相,宰相王旦称:臣见祖宗朝未尝有南人当国者,虽古称立贤无方,然须贤士乃可。臣为宰相,不敢沮抑人,此亦公议也。

宋真宗只得作罢。

王旦死后,王钦若才得以官至平章政事,逢人便恨恨地说:王公迟我十年作宰相。

而后王钦若、丁谓、陈彭年、林特和刘承珪几个南方人,积极参与宋真宗伪造天书,举行封禅大典的行动,被称为‘五鬼用事’。

进一步坐实了南人轻儇奸诈、有才无德的观感,在北方正人君子的心目中,南人几乎成了小人的代名词,在反对南方小人的态度上,北人高度一致。”

百忍成金:嘴上说的是主意,心里想的全是利益。南人北人,一样是人,你占得多了,我就得的少了。

糊糊:“故事的最高潮来到熙宁变法时期,两党宰相的激烈碰撞。

王安石是南方人,司马光是北方人。

司马光上奏宋神宗说:闽人狡险,楚人轻易,今二相皆闽人,二参政皆楚人,必将援引乡党之士,充塞朝廷,风俗何以更得淳厚?

批评王安石变法本是政见相左,无可厚非,但是专门从他们的出身来排斥,歧视简直毫无遮拦。

两个宰相都是闽人(曾公亮、陈旭),两个参政都是楚人(王安石,唐介),明明也可以理解为南方人杰地灵。

对于南方的歧视,宋代史书里也有记载。这些说法不仅简洁直白,还精细得令人羞愧。

关于北方的记载,是质朴忠直、劲悍忠勇、勤稼穑……

关于南方是这样,两浙善进取,急图利,而奇技之巧出焉;广南民性轻悍;江东俗习骄脆;苏州骄奢好侈;长沙民最喜讼号难治;荣州姓名颠倒,不知礼法……没一个好词。

司马光骂王安石最狠的一句话是:心术似福州!

北方士大夫的心里:福建人=小人、福建人品=没人品、福建官员=奸臣。

在神宗年间的变法与不变法之争中,福建新进士人成为变法骨干,反变法势力自然要黑化福建人,‘福建子’三字在宋代便成为在政治上反复无常的小人的代名词。

福建士大夫一旦被当权者贴上‘福建子’的标签,就意味着其政治生命的终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