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道:“都顺当。说起来,这都有劳内务府,事事办的再妥当不过。本王前日已上书父皇,一应事项全数列出,只是未曾有机会向大人当面道一回谢。”
“这都是臣的本分,且臣承过文相大人的恩情,时刻铭记于心,不曾有一天忘记过。”
当年萧离是文府中芸芸幕僚中的一小个,在一群口舌卓群的青年人里并不那么出挑。
文家一时落败之际,陆质的外公没有因为大族遣散幕僚会遭人笑柄就留着那一府人跟着在府里等老等死,反而大大方方地散了银两与他们去各奔前程。
萧离几乎算是来去无踪,存在感从来都弱。到考取进士后,也因为沉默寡言不善交际,被分派到礼部去,一待就是将近二十年。
因而当今朝野知道萧离与文家渊源的其实没有几人,他上位后,肯在背地里向着文相便罢,陆质没想到他会在明面上对自己说出来。
毕竟这与萧离而言只有坏处没有好处,即便是当年文相的慷慨放手与他有恩,但应该没有几个人还指望这随手的恩情会有所回报。
“要谢的。”陆质笑道:“不若改日散朝后,到外公府上一聚?”
陆质只是试探,不想萧离一瞬间竟然很感激似得,两片翻起干皮的嘴唇微微颤抖,两眼难以置信地看着陆质。
在常年严肃木讷的脸上显出这种神情来,其实格外不搭,甚至有些可笑和滑稽。好一会儿,萧离才连声道:“一定一定,哪日文相方便,有空见臣,臣定俯首上门。”
陆质退开些,微笑道:“很好,本王晚间便去信给外公,想必外公也是很高兴的。”
两人又说了几句,可惜萧离实在不在状态,陆质也不多计较。相互告辞后,他方才进了驿馆。
果然不出所料,与乌孙国大皇子寒暄几句,对方便毫不掩饰地对陆质道明来的目的,就是想尚公主。
这时候陆质很乐意有人能来给皇帝找点儿不痛快,他便把态度放得愈加温和,叫那皇子觉得此事十有八九是能成的。
两个人聊得好,驿馆便没有麻烦事找陆质。天没暗的时分,陆质便回了豫王府。
他没打算下马,小厮便在前头赶回去叫门。陆质一路骑着马进了垂花门才下地,一众伺候的小厮等在那里一拥而上。
牵马的牵马,拿鞭子的拿鞭子,不一会儿便拥着陆质进了二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