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红楼之珠玉 M的马甲君 2652 字 9个月前

却说光熙领着三千人马往淮安城进发,直抵了淮安城南门搦战。城中贼兵主将张丕烈率领数千人迎战,此番只见那张丕烈亦算一员猛将,手持双刀,膂力惊人,带领千人从城中冲将出来。随后又有两队人马分别由洪绪、楼震率领,从城门两翼冲出,向王师队伍冲杀,王师一众被冲得七零八落,打头阵的士兵一旦遭遇张丕烈便纷纷败下阵来。随后光熙策马上去,张丕烈便与光熙对上,二人斗了二十余个回合。光熙念及此番贼兵数众势大,而自己不过惟携了三千人马前来,后继不足,寡不敌众;加之这为首的张丕烈勇不可挡,此番欲取其项上人头只怕不易。何况出征之前王爷吩咐见机行事便可,遇敌无需硬拼。遂只得鸣金收兵,退回城外。那张丕烈见王师退败,正杀得起兴,只待就此趁胜追击,大挫王师。不料城门上忽地出现一老者,命人在城楼上敲响金钟,勒令收兵。那城下的张丕烈闻罢虽不甘心,然亦是不得不听命回城。而这边光熙亦目见淮安城上鸣金收兵之景,待贼兵回城,光熙又清点一番己方人数,折兵五百,心下虽憾,只得就此领兵回平桥。

且说那张丕烈回到府衙中,便忙不迭地寻了朱学笃“兴师问罪”:“此番先生为何制止我追击官兵?那官兵阵中明显已是方寸大乱,若是能趁着我军士气大盛之际趁胜追击,定能力挫王师,将光熙生擒!”

不料朱学笃闻言却也不以为意,淡淡笑曰:“此番张将军未免太过心浮气躁、急功近利了。此次袭城分明只是官兵的试探,否则五王爷率领数万人马,何以此番攻城惟派来三千人?此番即便将军能将前来攻城的官兵悉数歼灭,生擒光熙,亦无法就此抓获五王爷。何况据闻那光熙乃是五王爷手下副将,亦是一员虎将,此番与将军相斗,只怕是未尽全力。”

那张丕烈见朱学笃说中自己心事,一时语塞,只得就此闭了口。

朱学笃又道:“此番我们尚需谨小慎微,万不可大意了,不可再出甚纰漏,只需坚守淮安城便可。”

而另一边,光熙领兵回到平桥,于五皇子帐前伏地请罪,只道是此番自己出师不利,甘受军法处置。五皇子见状挥手,令光熙平身,只道是自己早已料到此局。随后便细细询问一番光熙此役的经过细节,诸如贼兵守将、排兵布阵、有无追赶之类,令光熙悉数道来。此番光熙言毕,五皇子亦是沉默片晌,道句:“此番本王总算遭遇一像样之对手了,不若之前二人那般不堪。”

此言一出,便忽闻从旁侍立的钦思开口说道:“光将军,可否再将那城门上现身的老者模样告知一遍?”

那光熙听罢虽不明钦思此言何意,然仍是将他所见之人模样衣饰等详述了一番。钦思闻言大骇,对曰:“此番真是那人!”

五皇子闻言从旁对曰:“此言何意?”

钦思则答:“回殿下,此人正是小弟的师父,当初教授弟读书识字并传授弟剑术之人。乃是当世与邵承祚先生齐名的大儒朱学笃,字珍君。”

五皇子听罢饶有兴味地问道:“既传授你剑术,想必该人亦是剑术精湛。”

不料却闻钦思答道:“师父不谙剑术,他素昔体弱,无法习武,当初不过偶然得了剑谱,便按剑谱所载教授弟依谱练剑罢了。”

五皇子又道:“如你所言,既是大儒,又如何归了马贼帐下?”

钦思对曰:“弟亦不晓,此番弟南下探望他老人家之时他尚且闲坐家中,未曾闻说他加入马贼一伙儿……”言至于此钦思向座上五皇子拱手行礼道,“此番弟有一事,还望殿下恩准。”

“说来听听。”

钦思说道:“弟自请潜入淮安城面见师父,招揽一番,令其弃暗投明,投靠了殿下。师父颇富谋略,深谙用兵之道,德才兼备,大抵便是马贼帐下最为得力之谋士。若能劝他归降,殿下生擒马贼便也指日可待。否则若有师父助他,只怕之后殿下还需费上一番工夫方能得胜。”

五皇子闻言首肯:“如此甚好,若能不战而胜,亦能减少许多兵灾惨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