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其流畅的书法也是源自流畅的行文,其潇洒的意味也是源自潇洒的辞藻,若没有他在兰亭和友人游玩的好心情,自然是写不出这飘逸的第一行书。
颜真卿的字也是如此。
在开元盛世时,颜真卿敬佩张旭,其字也充满着当时书法家那种被盛世书法家熏陶出来的磅礴之气。
但在安史之乱时,他的字就变得充满着抑郁和悲愤之气,好似被千钧的重量压在心上,让观者也能看出他凌乱又急促的呼吸。
这一时期的代表作,表示被称为天下第二行书的《祭侄季明文稿》。文稿气势磅礴,笔风苍劲豪放,常常写至枯笔,悲愤激昂的心情流露于字里行间。
萧悦所附身的文人最后的经历和颜真卿差不多,或者说,和颜真卿其兄弟颜杲卿一样,以书生文人之身守城,最终殉国。
所以他对这一时期的颜真卿的心态共鸣很深,为突破瓶颈,他现在临摹作品便是颜真卿这一时期书法。
系统中储存着大量颜真卿真迹,可供萧悦观摩。
以萧悦对颜真卿书法的了解,不需多做观察,就能一眼断定这并非颜真卿真迹。
甚至,他确定,即使这字极力模仿颜真卿,但其风流烂漫之一,是颜真卿整个书法生涯中都不可能有的。
“颜真卿世代儒门,其从早年便很沉稳,笔锋一直浑厚大气。虽有狂放之时,但并无风流之意。”萧悦道,“这字帖可惜了。本身写字者性子很浮,不适合临摹颜真卿的字,可惜了。”
其他书法家纷纷点头。
“萧小友擅飞白和行书,对颜真卿的了解很深。”一书法家道,“这字的确可惜了。极力模仿相性不和的人,反而落了下乘。”
另一书法家也遗憾:“若不是唐代字帖,而是现代书法,这字,其实算不得上乘了。”
那书法鉴赏家也道:“它的价值,就在于唐书了。”
可见连书法鉴赏家也看不得这字。
不是古人的字,就一定好。能被书法家们纷纷评价为“非上乘”,即是这字连今人都看不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