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3、494节 若君上不王,则奈天下苍生何!

葬元 武猎 4202 字 4个月前

“微臣以为,被豪强隐匿的人口,当在三百万以上。为今之计,当是一边清乡,一边清查人口田亩,才好征收赋税。”

李洛点头,“在各城中超募通文字算术之人,在各州县清查人口田亩,重新造册登记。我军清乡一处,你们就清查一处。”

“诺!”林必举领命,其实办法他都有了,只是需要李洛拍板而已。

林必举又道:“另外,江浙陆路水路驿站,共得驿马三千七百余匹,驿舟两千八百艘,驿吏驿卒两千二百人。可谓体系庞大。然而,我唐并无衙门管理驿站,请君上裁决。”

李洛毫不犹豫的说:“驿站,暂时交给兵曹,舟马人员,统交兵曹管理。”

林必举又提到最后一个重要的政事,“君上,各地的流民已经开始赈济,微臣令他们加高城墙,挖深壕沟,修建水库河堤,帮助转运军需粮秣。不过,很多不是流民者,也来吃赈济粮,可又不好甄别。”

这事李洛已经得到特察局汇报,估计来“混吃混喝”的人有十几万。但李洛没当一回事,这些人冒充流民来吃赈济粮,也多是贫苦百姓,只是还没当流民而已。只要他们干活,吃点粮食也无所谓。

林必举见李洛毫不在意,有点焦虑的提醒道:“好教君上知晓,江浙虽然号称鱼米之乡,但今年受战事和清乡影响,耽误了农时,粮食必定减产,微臣大致算了一下,我们今年不但很难收到赋税,光在江南,就要掏四百万石粮食赈灾。”

崔秀宁忍不住说道:“不会这么严重吧?”林必举算的,和她与李洛算的账,差距很大。

她和李洛认为,要是今年不打福建和江西,只占据江南的话,赈济粮最多两百万,而且下半年还能收到粮税,年底肯定能打平,起码不会亏。

这还是在考虑战争影响的情况下。

可现在林必举告诉他们,光在江南,就要花四五百万石赈济粮,而且年底很难收到税,这实在让两人吃惊。

李洛听到粮食,立刻有点发慌,“你说说,怎么需要这么多?如今不到六月,秋稻还能赶得上,怎么就没有粮税?”

林必举苦笑道:“四月我唐攻打江浙,正是紧要农时。而豪绅为了不给我军留下粮草,就毁弃了很多农田,导致夏稻比往年少了一半不止。这些,君上和夫人是知道的。”

“而且在三月底,刚刚有三百万石江南粮食运到大都。年初张弘范南征,在江南征粮五十万石,完哲都在江西打黄华,又在江南征粮五十万石。可以说,江南已经没有存粮了。这些,君上也是知道的。”

“所以,江浙百姓,就眼巴巴的指望夏粮!可如今夏粮必定减产,今夏就会打饥荒!一旦打饥荒,按照往年的惯例,起码会有上百万人会当流民。”

“流民多了,赈济粮就多,而且种地的少了。加上江浙还要打仗,人心惶惶,秋粮又会大减产…所以,指望秋粮下来征税打平亏空,指望不上。今年,最少要亏四百万石。”

李洛和崔秀宁懂了。和林必举相比,他们对乡间农事并不太了解,忽略了一到饥荒百姓就抛下田地当流民的惯例。

听到今年最少要亏四百万石,李洛的心肝都在痛。

这是粮食啊,可不是金银。粮食,几年之内都会很紧俏。

郑思肖也说道:“君上,江南有一千多万人口,亏四百万石粮食,已经不错了。只要稳定下来,江南明年一年,就能征收一千万石。我唐还有一千万石储备粮,足够支撑到明年夏天。”

李洛道:“林卿,买粮的事,怎么样了?要尽量把金银换成粮食啊。”

林必举道:“如今南方已经无粮可卖了。这么多地方都在打仗,很难买到大额粮食了。就说福建,一石米已经涨到七贯钞,折银三两。”

李洛冷笑,“不要紧,我唐还有一个大粮仓,不怕没有粮食。”

众人闻言,一起相视而笑。

李洛说的大粮仓,当然指的是江南豪绅大族。

他们的粮仓,堆满了钱粮。既然他们抗拒唐军,那就在清乡中灭亡吧,刚好让他们的钱粮,为唐国所用。

……………

赵宋皇宫只有几百侍卫,几百侍女,所以显得很是空旷。李洛只好调颜隼的火器团和虎牙禁军入卫皇宫,保卫安全。

如今唐军散处各地,偌大的临安城,只有一个火器旅,一个女真骑兵旅,一个步兵旅,外加两千多人的陌刀队虎牙禁军,统共不到两万兵马。

但是临安城的治安如今极好。李洛入主临安后,下诏以临安为行在,镇压了一大批贪官污吏和豪绅,又清理青皮流氓,整肃街坊集市,整个临安城顿时焕然一新。

临安百姓终于摆脱了鞑子官府的欺压,不再是下等人了,都是扬眉吐气。加上唐军纪律严明,秋毫无犯,而唐国制度井然,万象更新,大有堂堂一国风范,更有振兴之气,都让百姓对唐国更加拥护。

这段时间,大都督幕府发布了禁绝剃发留辫,用胡名,穿胡服的命令。凡是违禁者,立刻整改,违者以媚元罪惩处。

对于顽固不化的留辫男子,“留头不留辫,留辫不留头。”

命令一下,城中数以万计的辫发者,都争先恐后的剪掉头上的两根猪尾巴,很多人一下子变成了“和尚”。

除此之外,李洛还用大丞相的名义颁布“轻徭薄赋令”。

“轻徭薄赋令”规定,除了盐铁茶等专卖品,农商两税只征两成,废除元廷一切苛捐杂税,除了户曹,任何人无权收税。

除了事关国家百姓生死存亡的大事,唐国不会无偿征发徭役,有征必偿,以减轻百姓服劳役的负担。

另外规定减租,田主出租田地给佃户,扣除两成税后,地租不得超过四成。

等于让佃户的收入增加了三倍。

之前是多少?江南地区地租高达五成(平均值),超过宋代。而佃户拿了五成产出,还要缴纳一半的苛捐杂税。

假如一家江南佃户租种了十亩田,每亩两石产出,每年两季打粮四十石,看似不少。但要缴纳地租二十石,再缴纳价值十石的税(含钞和丝),那么就只剩下五石。

五石粮食,就是这家佃户一年的口粮,怎么够吃?

不够吃怎么办?就向主家借高利贷度日。

你说什么,还不起?

没关系,还不起就还不起,只要你们乖乖听话,老老实实当农奴就行了。

这样一来,地主豪强就用高地租加高利贷的方式,将佃农变成了农奴,让他们失去了人身自由,控制了大量人口。

有官职,有钱粮,还有人口,元代乡间的“野皇帝”就这么形成了。

所以,针对这个,“轻徭薄赋令”还下令禁绝高利贷。民间所有高利贷债务,全部作废,只偿还本金和低息。

“轻徭薄赋令”在城中反响很大,绝大多数城中百姓都兴高采烈,这简直是解除了他们身上的枷锁,一下子就让他们的日子好过起来。

这可是千古德政啊!

大宋朝三百年都没有的德政!

唐公真乃仁君啊!

临安城中的百姓,面貌也日新月异,谈论起唐国和李洛,都是尊崇有加。

“赵官家没了,咱们做了这么多年奴才,吃了不少苦头。但那又怎么样呢?唐公又打回来了!咱临安人翻了身,还是天子脚下!”

“刘老汉,你别乱说,唐公可没登基称帝啊!这天子脚下,没道理。”

“怎么没道理?后生,你不懂!唐公志在恢复汉家江山,仁慈爱民,兵强马壮,那是承受了天命的,登基称帝,那是迟早的事。最多两三年,唐公就能做天子,你们信不信?”

“刘老哥说的对,唐公是真龙天子,迟早要登基的。听说湖广的那个萧什么…对,萧隐,也登了龙位。不过,坊间都说此人是蛟蛇转世,不算真龙。但他出世,就是为了替真龙开道。俺觉得,就应在唐公身上。他是替唐公开道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