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工作,找商业合作,其实本质和谈恋爱差不多。

如果只是其中一方有需求,那大概是怎么谈都谈不拢。但只要双方彼此都有需求,那么整个谈判过程也就会非常轻松。

当然,也只是谈判的内容比较轻松,过程还是比较麻烦。

周二下午,冬川澈与大原千花乘坐的私人飞机刚刚抵达首尔的金浦国际机场,就被一大堆当地相关部门的官员与商界名流接走。

坐在车上,冬川澈一边笑眯眯的与韩国方面的负责人聊天,一边偶尔观察着窗外的首尔街景。

该说不说,韩国虽然国土面积不大,经常被嘲笑为小棒子,但其实韩国的经济水平不差。韩国的GDP全球排名,常年保持在前十五的水准,甚至有几年还进入过前十。不过.

其实如果看经济规模的话,这个世界上只有两个级别,那就是中美和其他。

去年的GDP全球排名,第一是美国,26万亿美元,第二是华夏,18万亿美元,而到了第三,也就是日本,GDP规模就瞬间缩水到了4万亿美元,排名第八的俄罗斯,2万亿美元。

至于韩国,只有1.8万亿美元。

韩国一年的GDP生产总值,也就等于三分之二个英伟达的市值.

当然,GDP的全称是国内生产总值,这个指数肯定会受到国土面积以及人口数量的影响。因此,韩国的GDP虽然看上去不夸张,但如果将其分配到韩国那只有五千万的人口上,也能说明他们的经济水平其实很不错了。而有趣的是.

日韩两国的经济发展轨迹,也有些类似。

日本在1991年泡沫破裂之前,一直都是【世界工厂】,经济主要靠出口贸易拉动。而优势则是廉价劳动力以及欧美给予的特惠外贸国地位。而韩国也是一样。

从20世纪60年代初至90年代末期间,也就是1950年到1980年期间,韩国的经济发展也是依靠出口贸易来拉动,只不过受限于只有日本一半的人口与地理位置,所以比不上日本而已,但也一样是【世界工厂】之一,在全球的电子、汽车等领域占据了重要地位。而这,其实也是韩国没有遭遇日本那样的巨大经济危机的原因之一。

日本遭遇经济危机的根本,并不是楼市与股市,而是【广场协议】签订之后,他们的出口贸易严重受阻。

日本人口只有一亿,人均GDP当时才刚刚超过美国,但当时的日本却生产了起码几亿,甚至是十几亿人才能消费掉的产品。

这听上去是日本很厉害,但其实这是个大问题。

简单举个例子,A国的人全都在吃B国的便宜大米,这看上去是B国粮食丰收,物美价廉,而且B国的农民赚的盆满钵满,但A国的农民怎么办?

日本一亿人生产了几亿人才能消费的产品,还吃掉了欧美的大量市场,好像是勤劳肯干很厉害,但问题是.日本人把活都干了,而且是一个人干三个人的活,还只拿一份钱,那欧美的打工人去哪工作?

但问题是,日本为了经济发展,产能又的确太高了,他们的商品必须出口,否则这些商品留在本土就只能疯狂内卷。

可疯狂内卷带来的后果就是企业失去利润倒闭,企业失去利润倒闭导致上班族失去工作,大量上班族失去工作导致社会消费能力下降,社会消费能力下降导致企业更加内卷,最后更多企业破产倒闭,然后不断循环。

而这,其实也是为什么日本当时股市与楼市飙升的原因之一。

日本的出口贸易受阻,根源之一,注意是更远之一,并不是全部原因。

根源之一是因为【广场协议】之后日元升值,导致日本的商品成本上升,最后导致日本商品出海之后没有价格优势。但同时,日元升值还会带来一个什么后果?

国际资本涌入日本。

日元升值了,那些大资本自然是希望将他们手里的美元或者其他货币换成日元,而绝大多数大资本也不会让他们的钱单纯的变成日本银行里的数字。

【广场协议】是在1985年9月22日由美国、日本、联邦德国、法国以及英国这五个发达国家的财政部长和中央银行行长在美国的广场饭店签订。

如果以残酷一些,但可能也现实的一些思维去推导,其实可以发现,这五个国家的统治阶级,应该都是知道【广场协议】签订之后会发生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