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该计划书中,杨老根据来川后的调查实验,指出在国家危亡之际,四川稻作耕作制度及栽培方法有很大的改进空间,提出通过种植双季稻、采取干田直播法、选育旱稻品种等系统举措,全面促进四川粮食增产,以此巩固抗战大后方。
在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国内粮食产量锐减,进口粮食的渠道被切断,杨老在《稻作增收计划书》中所制定的中长期增产计划因抗战形势紧迫而无法实现。于是在1937年10月,杨老正式提出了一年之内的紧急增产计划——再生稻种植。
杨老对再生稻持续进行研究,编写了《再生稻浅说》供农民普及推广。
从 1941 年开始,杨老选育出“川大洋尖”“川大白节子”“川大白脚粘”等水稻良种,推广后增产明显。
据统计,1941 年到 1945 年,再生稻在四川推广五十余万亩,产量达三千余万斤,杨老也因此被农业史学界誉为世界上最早系统研究再生稻且研究最全面最深入的科学家。】
【今天“川大洋尖”“川大白节子”“川大白脚粘”等水稻良种的种植方法,本视频全文两个小时,请不要跳过。】
【“川大洋尖”水稻品种的种植:
一、育秧阶段
1. 种子处理
晒种:播种前,将“川大洋尖”种子在阳光下晾晒1 - 2天,以提高种子的发芽率和活力。
浸种消毒:用合适的药剂进行浸种消毒,预防水稻恶苗病、稻瘟病等病害。可选用强氯精、咪鲜胺等药剂,按照说明书的要求进行操作。
催芽:将消毒后的种子进行催芽,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促使种子尽快发芽。一般温度控制在28 - 32℃,湿度保持在80%左右,当种子露白达80%以上时即可播种。
2. 秧田准备
选择秧田:选择地势平坦、排灌方便、土壤肥沃的田块作为秧田。
耕整秧田:在播种前进行耕翻,深度为10 - 15厘米,然后耙平,使土壤细碎、平整。
施足底肥:结合耕整,每亩秧田施入腐熟的有机肥1000 - 1500公斤、复合肥20 - 30公斤,为秧苗生长提供充足的养分。
3. 播种
确定播种期: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和种植制度,合理确定播种期。一般在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2℃时进行播种。
播种量:每亩秧田播种量为10 - 15公斤,要均匀播种,避免出现过密或过稀的情况。
覆盖保温:播种后,用细土或草木灰覆盖种子,厚度以不见种子为宜。然后覆盖塑料薄膜或稻草等保温材料,保持秧田温度和湿度。
二、移栽阶段
1. 本田准备
选择本田:选择土壤肥沃、排灌方便、阳光充足的田块作为本田。
耕整本田:在移栽前进行耕翻,深度为15 - 20厘米,然后耙平,使土壤细碎、平整。
施足基肥:结合耕整,每亩本田施入腐熟的有机肥1500 - 2000公斤、复合肥30 - 40公斤、尿素10 - 15公斤,为水稻生长提供充足的养分。
2. 移栽时间
当秧苗长到3 - 4叶期时,即可进行移栽。一般在播种后25 - 30天左右进行移栽。
3. 移栽密度
根据土壤肥力和种植方式,合理确定移栽密度。一般每亩移栽1.5 - 2万穴,每穴栽插2 - 3株秧苗。
三、田间管理阶段
1. 水分管理
返青期:移栽后保持浅水层,以利秧苗返青。一般水深为3 - 5厘米。
分蘖期:保持浅水层,促进分蘖。当分蘖达到一定数量时,适时晒田,控制无效分蘖。晒田程度根据土壤肥力和水稻长势而定,一般晒至田面出现微裂。
孕穗期至抽穗扬花期:保持浅水层,水深为3 - 5厘米。
灌浆期至成熟期:采用干湿交替的灌溉方式,保持土壤湿润,避免过早断水,以利籽粒饱满。
2. 施肥管理
分蘖肥:在移栽后7 - 10天,每亩施入尿素10 - 15公斤,促进分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