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什么我国宁愿把基础设施修到贫困山区,也不愿把他们迁出来呢?】
【其实这个方案上面不是没想过,只是阻力太大没办法这样子做而已。相比于修建基础设施,这个方面成本可以说是极低,又能一次性解决问题】
【这里面说到的阻力,比如老年人的“安土重迁”、“叶落归根”、“世代守灵”、“传宗接代”等思想。】
【涉及到搬迁时,有些老人自己不想搬迁,还联合本家同姓之人一起抵触,很多时候一两个人的工作没作通,全村的工作根本无法开展,从法律层面来说,不愿意搬迁既不违法也不犯罪,毕竟“法无禁止即自由”,这事只能从思想工作做起】
【而且就算搬迁了,后续的安置工作,再就业压力,与被迁入居民之间的价值观,生活习惯等,都是要考虑的问题,不可能迁了之后就不管不顾了,毕竟人家不是自己离开家乡的而是响应政策走的】
【考虑到后续需要支付的成本和一系列问题,就地扶贫、乡村振兴战略这种方法其实是比较科学可靠的】
【其实我们都知道,像这种封闭落后的山区,没有支柱产业,留不住年轻人,最多二三十年,乡村最终要消失,依然还得大搞基建。】
【在农村铺路修桥拉光缆的意义,是打通交流与开放的枢纽,创造交流的平台,将科学的发展观输入到农村里,将过去封建、保守的陋习逐步瓦解。】
【早在2015年底,我国就实现了全国人民完全通电的伟大壮举,消灭了全部无电人口】
奉天殿前。
朱元璋,胡惟庸,汪广洋,刘基等一干文武重臣听着听着不由得沉思了起来。
搬迁,自古以来就是很常见的一项政策,有因为搬迁地人口比较稠密,其他地方地广人稀需要搬迁人口过去的,有需要营建都城,需要人口充实的。
也有破一国一城,为了移风易俗融合该人口的,总之搬迁的理由千奇百怪。
但无一例外,均是由朝廷决策决定的,自上而下贯彻落实。
从来没有说.会考虑当地百姓的想法,特别说是这种明眼看着利国利民,对双方都有利的搬迁之事。
从如今朝廷的角度而言,敢反抗的自然是刁民。
不过从民间的角度来看,这种给选择的余地,反而是更难能可贵的。
胡惟庸等人心中大概估算了一下,贫困山区,一般大的上百户,小的可能就二十来户,修建基础设施,人力物力投入是很多的。
以如今的角度来看的话,肯定是直接搬迁要省事很多。
和兴茶食店。
苏先生等人也沉默了,其实以他的角度来看,搬不搬迁倒是其次,重要的是朝廷明明可以不理会这部分地区人口的,但还是花费如此大的精力去谋划这事。
而且执行过程中,还是选择了一种温和很多的方式。
朝廷,是把人当人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