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少杰的出现,而导致所有的参赛选手都要被上强度。
这是所有人都想象不到的。
因为,如果真的只有李少杰一枝独秀的话,这个节目就变得没意思了。
就算真的一枝独秀,成为唯一T0,那节目组也需要让T1组的选手们打的更激烈点,对抗强度更高一点。
无论是什么联赛。
每一届的强度都是不太一样的,会有参差。
选手们也都会理解的。
比赛嘛,有强有弱很正常。
有时候,出现一个bug选手也是正常的嘛。
但......由于节目组会追求对抗,所以在比赛中,强度的门槛一般会取平均值。
虽然音乐作品评判标准是划分成了“技术层面”与“观众喜好”两个区块。
大众或许觉得......这俩因素或许确实没关系。
技术强也未必一定受欢迎嘛!
但《灯塔偶像》的评委组可不这么认为。
身为一个顶尖的音乐家,难道真的不知道如何作曲会更受欢迎吗?
难道真的会不了解灯塔音乐,对灯塔音乐了解不深吗?
醒醒吧!
就好像打LOL,一个世界级的顶尖职业选手,真的会不知道怎么炸鱼,怎么虐黄金白金分段吗?
或许会翻车,但大多还是节目效果。
或许不一定全都赢,但要知道,硬实力的差距就决定了人家整体胜率就是会很高。
都是一个游戏。
能打上国服第一的,去韩服成绩肯定也不会差,能打上韩服第一的,也不可能说在国服,欧服就没法上分。
或许打发差异很大,但本质还是那个游戏。
同理,音乐也是如此。
虽然风格喜好差异很大,但本质还是那点乐理。
实际上,无论是严肃音乐,还是流行音乐,作曲手法都是那些。
只不过流行音乐是为了流行,为了让更多的人接受,所以作曲难度上,相对严肃音乐来说,可能会简单一些。
人家能把严肃音乐玩的那么好,没道理流行音乐就一定扑街。
什么样的流行音乐更能被接受,更容易火呢?
“容易被记住”+“非常能调动情绪”
将这么两点如果从乐理层面分析。
想让人记住,无疑就是清晰明朗,具有辨识度的旋律线+重复。
而调动情绪呢?
那便是根据书写的主题,掌控想要表达的情绪,然后围绕情绪进行一系列的处理。
例如想做激昂的音乐,用上升的音阶,激烈的鼓点,爆炸的低音......
想玩点花的还可以配器质感切换,情绪递进或者情绪对比。
这其实都是很基本的东西。
抽象的东西看似不好琢磨,其实内在的本质就是概念本身。
看起来感性的音乐,本质也其实是理性的。
节目组的评委都知道,这竞争确实不公平。
因为李少杰如果写一首歌曲,或许不会爆红。
但如果写十首歌曲,一定会有七八首歌曲具有爆红特质。
而其他选手呢?
能力的上下限就决定了人家写的歌曲,一首或许会爆红,但写十首却未必能再出一首具有爆红特质的歌曲。
一首歌爆红的人很多。
但每一首热度都很高,而经常性写出爆红歌曲的人却不多。
这是实力上最本质的差距。
反正。
说是这么说,鸡汤该喝喝。
反正压力是给到了选手这边,节目没问题就好。
......
上面决定了以后,便也告知了尼基的处理方式。
尼基收到上面的安排后,也松了一口气。
李少杰这尊大佛吧。
虽然是来自己节目当选手的。
但无论从什么角度说,礼节,都还是必须的。
有些人,表面上是裁判,是主观,是总策划,但其实是个弟弟。
有些人,看起来人畜无害,似乎只是个普普通通的参赛选手,但其实是个爸爸。
区域的评委海选正式开始。
排在第三天的李少杰,也在要求时间到达会场。
周围已经有很多选手到达了。
今天需要进行评委海选的选手有三十个。
评委海选。
晋级方式很简单,分数前十的可以进入下一轮。
但要知道,一整个赛区中,第一轮就已经淘汰了几乎百分之90以上的参赛选手。
但这第二轮海选,人数还是有数百。
真想成为其中的前十.......难度可想而知。
很多人觉得,明星选秀=一步登天,这实际上是不对的。
如果抛去个别插队的关系户。
从草根走到冠军,一步一步走来,那都是干掉无数人的狠人。
而分数评判标准,也很科学。
比赛场地里面,有七位本赛区的专业评委。
以及一个十人组的媒体,特约观众评委团。
评判方式是6-4。
专业评委占比6,观众评委团占比4。
无论是专业评委,还是特约观众媒体评委,每个人都有打分权。
每一组去掉最高分,去掉最低分,取平均值。
最终得分就会变得很客观。
削弱每一层的影响力,将每一个个人评委的权重比降低,影响因子缩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