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雷德里克这一行人,倒是有李少杰的接待。
可其他人就没那么幸运了。
不少音乐家下了飞机后,完全没见到任何接待者,别说见李少杰了,就算是酒店都得自己找自己订,然后一头倦进被窝,开始怀疑人生。
真就变成了普普通通的观众。
这些音乐家们,绝大多数那真就是在世界乐坛有头有脸的人物。
相当一部分平时很少经历类似的事情。
一般来说,哪怕真就是低调参加谁谁的演奏会,也绝对会被第一时间认出来。
主人起码会赶紧出来见一面。
这都少见!
基本来说,那都是提前邀请,伺候到位,毕恭毕敬。
毕竟,到了这种层级,同级人物的看法与感官是至关重要的。
哪怕就是彼此地位差不多,但也会非常的恭敬。
很明显,李少杰并没有将这些观看演出的音乐家们当成同级。
就这态度,多少像是在表达【你寄摆谁啊?】
看上去多少有点像是“飘了”。
不过,放在李少杰的视角,却觉得这就是自己该表达的态度。
很多老外真的是被国内的礼仪给惯坏了,很多时候只是表达尊重,但总有那么一部分人,真以为自己是多么了不得的人物,恨不得自己来了就必须要受到敲锣打鼓的夹道欢迎。
惯得你们脸了。
如果说是正经的交流,那么我自然会有该有的礼节。
但如果是这种私人性质的演出。
那真就“你爱来就来,爱看不看”,至于说你来有没有特权,那抱歉,你想的美。
普通观众啥样你们就啥样。
仅此而已。
一味的讲礼貌却失去威严,那便只会让对方逐渐变得不讲道理。
这放在任何人,任何事上都说得通。
“来了就来了呗,咋的我还得跪下来迎接是吧?点头示意那都算我礼貌,没无视你。”
这便是李少杰的原话。
所以,这么多国际上享有名誉的音乐家们,被李少杰单独接待了的也就只有那么一点熟人而已。
确实有不少音乐家一开始有点不太适应。
感觉自己好像变得很边缘。
这种边缘的感觉,是这些大佬们很久没有过的了。
毕竟,自己搞的时候,啥时候不是C位?
就算不是C位,也不会被这么无视啊!
不过,凡事儿就是个尝试。
你别说。
适应适应也就接受了这种设定。
倒是也没啥人因此诟病,或者闹事儿。
谁也都不傻,真因为这点事儿就闹事,那以后在行业里真就是臭名昭著了。
不过,到场的音乐家中,确实有人对李少杰的安排不太满意。
大佬中也不乏自我意识过剩的人。
比如来自灯塔著名古典音乐期刊《Fanfare号角》的首席评论家,挂名了芝加哥交响乐团的世界级指挥家汉弗莱登便是其中之一。
作为古典音乐的后起之秀,于现今世界引领行业的灯塔,继承了它曾经一贯的发展趋势。
众所周知,西方古典音乐的发展是在欧洲。
直到发现美洲大陆,开始有一群“New money”来到美洲开荒。
产业逐步发展中,全靠一个字。
砸钱。
所以,现如今,古典音乐界如果论硬历史积淀,欧洲可以看一看。
实力上的话,如今的欧洲若非黄金一代,还真就比不上灯塔。
而且,最重要的是。
媒体的影响力这一块,灯塔拿捏的是死死的。
汉弗莱登作为顶级音乐权威期刊《Fanfare号角》的首席评论家,可想而知,以往那都是什么待遇。
什么时候需要自己主动去?
全都是邀请的!
而且,就算是邀请,说不说好话,那还得看你招待的好不好,玛尼给的多不多,本身实力强不强。
那可是缺一不可的。
就算自己给出一些不尽人意的评论,人家都得陪着笑脸听!!
更何况你一个亚洲的,一个东方的。
搞西洋古典音乐的底蕴本就不如西方,更何况华夏起步更是晚,以汉弗莱登的视角来看,照比霓虹的发展还要差上不少。
也就你李少杰厉害了。
但我给你面子,主动来了,你竟然不给我面子。
别说接待了。
连面都不见一个?
汉弗莱登心态失衡的很快。
李少杰就算猜的再精准,也很可能没想到,真就有人因为这玩意而有些记恨上自己了。
当天下午,距离开演还早着很,汉弗莱登就已经到了大剧院。
此时,汉弗莱登已经打定主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