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边的,昨天江边那具浮尸可是你女朋友?”
“哈哈!我一个朋友跳江,然后又不想死了,伸手就摸到了一具充满了气的女朋友!”
“太特么巧了!”
“于是我那朋友就顺手把捡到的女朋友带回家了……”
“这就是所谓的,大难不死,必有后福?”
“哈哈哈哈!”
“XSWL!”
“神特么大难不死,必有后福!”
“难道没有人关注,他这个朋友是谁吗?”
“但是更没有人发现,他这个朋友,是在跳江吗?”
“于是更没有人发现,他无中生友,而且编了个跳江的段子!”
一时间,弹幕竟然楼歪到了十万八千里去。
很快又出现了新的屏幕。
“没有人注意到,片尾里,好像迟余也出现了吗?”
“好像是的!”
“一闪而过,还以为是眼花了!”
“不大可能吧?迟余现在的咖位,还会演电视剧?”
“请看字幕!”
“迟余饰演迅哥儿!”
“卧槽!”
“迟余,迅哥儿?这是什么选角思路?”
“神仙选角!”
“神仙选角个毛线!讲告诉我,迟余哪里跟迅哥儿有半点相似之处了?”
“不看了不看了!”
“为了那点点流量,导演简直是乱来!”
“那照你这么说,皇叔跟仲甫先生,也没有半点相似之处!而且才两集,皇叔的仲甫先生,就已经很有魅力了!”
“很明显,导演的选角思路,是追求神似。”
“在神似之余,才一些追求形似。”
“而且刚刚一闪而过的画面里,迟余的扮相,跟迅哥儿,也是有一定的形似的!”
不少人,因为在片尾和片头,迟余出现的两个镜头,还有字幕里的明示,对于迟余饰演迅哥儿这个角色,发生了不小的议论。
有支持的,认为迟余的演技,足以演出一个满分的迅哥儿。
有不支持的,主要还是觉得,迟余跟迅哥儿的相似度太低了。
确实要相似的话。
那就只能去问一个对华国很不了解的外国人。
对于这些争论,迟余没在放在心上。
在家里看了两集《觉醒年代》后,他知道,这部剧的质量没有问题。
所缺的,就是口碑的发酵时间。
目前某瓣上的评分,不算太高,但竟然也有9.1分!
而且下边的评论,也多是赞赏的居多。
除了一些无脑黑,说皇叔跟仲甫先生完全不符的。
实在是,只要打开电脑或者电视,看到这部剧的,就能被精良的制作,以及丰满的人物吸引。
再加上,一开始看这种剧的,本身可能就对那个时代感兴趣。
在发现《觉醒年代》的制作,画面感竟然媲美电影后,更是激动的,评分,评论,并自发地开始宣传。
“主旋律都拍这么好,那些家长里短的狗血剧可以自尽了。”
“今天的大多数青年根本无法想象,他们在政治课上死记硬背的那些他们自己根本不相信的东西,曾经真的被一群人当作毕生的理想信念去奋斗和牺牲!”
“思想是一切行动的指挥和纲领,对于革除旧念的难度之大,及其种种那个时代并不如我们想象中的那样不堪!”
“反之对于当下迷惘可能更有一点星火之意吧,这部剧是真好。”
“质量没得说,其次就是既然看这样的剧不得不说局势……”
“先进思想,换做任何一个时代,这样轰轰烈烈搞事情都是要掉脑袋的,别说办杂志了,发文章都奢侈……”
“仲甫先生与其子,与守常先生的冲突,也为后续的命运轨迹、救国主张的分野埋下了伏笔。”
“从主旋律角度看,剧拍得不错。”
“有大历史,也有小细节。”
“尤其是对动物意象的使用,譬如蚂蚁、青蛙,很生动,也借此丰富了角色。”
“在国产剧里,也属罕见。”
“……”
在这些好评中,第一批《觉醒年代》自来水很快就产生了。
随着第二天,仲甫先生为了筹集稿费,竟然卖字的剧情出来后,人们发现,已经喜欢上,于何伟饰演的这位接地气的仲甫先生。
不少人同时也发现。
这部剧的台词简直是教科书级的。
而且还通过这部剧,科普了诸多历史盲点、文学文化常识,顺便地,对仲甫先生有了新的认识。
张永新告诉迟余,收视率上来了。
……
2月4日,立春。
打春是晚上5点3分12秒。
白天,看起来就是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
黄历上说:
宜开业、结婚、领证、开工、安床、订婚、安葬……
于是在这一天,在无溪。
《华国机长》,举办了盛大的开机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