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啊,这就很说明问题。”王大伟平静的说道。
林海想了想,脑子里忽然闪过一个念头,顿时就有些明白了。
“难道常晓梅在赴约之前,已经意识到自己很可能有危险?”
王大伟点了点头:“是的,她应该是有所防备,只不过,心中可能还抱有一丝幻想,认为某某人不会将事情做绝,他们之间还有商量的余地,之所以随身携带只有一个人联系方式的通讯录,不过为了以防万一而已。”
林海听罢,默默的叹了口气。
“接下来的事,你应该都知道了,从杨天水的口中,刘兰州和常力得知了一个非常重要的线索,那就是常晓梅和某某人之间的特殊关系,而某某人是具备杀人灭口的动机。”王大伟缓缓说道:“然后,就是顶着巨大的压力开始调查,中间多次被领导叫停,刘兰州差点被调离刑警队,杨天水也因此遭到排挤,一度都混不下去了。”
林海苦笑:“看来,刘警官和常力一样,都是个认准了一条道就跑到黑的主儿。”
“是的,有啥样的爹,就有啥样的儿子,有啥样的师傅,自然就有啥样的徒弟,咱们爷俩,堪称一路货色,都是撞了南墙都不回头的人,哦不对,说起来,我比师傅还要好点,至少在生命最后关头,学会了妥协和变通,这也算是一个进步吧。”王大伟笑着道。
“你还没说,那个目击证人的事呢?”林海追问道。
王大伟吸了口烟,继续说道:“这个目击证人,是九八年才被找到的,距离那场车祸,已经过去十年了。我师傅也意外死亡五年多了。”
“怎么找到的目击证人的?”林海问。
“过程很曲折,要说起来,两个小时也讲不完,总之,既偶然也必然,我就不详细说了,总之,在不懈的努力下,两个目击证人终于浮出水面。”王大伟说道:“其中一个,就是杨天水口中的十岁男孩。”
“另一个呢?”
“另一个是他的表舅,叫李东宁,当时三十五岁,在省政府办公厅任职,是一名普通干部。”
省政府办公厅......林海在心中默默的重复着,隐约猜到了什么。
一九八八年,正值东欧巨变前夕,当年的苏联政权,可谓千疮百孔,各级官员贪腐成风,就连军队也不能例外。
很多军用装备被私分倒卖,情况非常恶劣。
李东宁是个超级军迷,他去中苏边境某口岸出差,在当地市场上,偶然发现了一款苏制军用望远镜。
即便现在,市面上仍有很多人兜售此类物品,但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是国内小作坊的产品,偶尔能遇到个苏制的民品就不错了,而李东宁当时遇到的则是一款真正的军品。
前苏联的光学仪器产品,在世界上仅次于德国蔡司,而军用望远镜的质量自然属上乘之选,只不过军品是很少流入中国市场的。
军迷们都知道,军品的质量和民品完全不可同日而语,李东宁在见到那个纯铝机身的望远镜时,立刻就认定,这是百分之百的军品,经过一番讨价还价,以260元的价格,果断买下了。
一九八八年的260元,大致相当于他三个月的工资,由此可见,这哥们是个玩物丧志的败家子类型。但他做梦都没想到,这个八倍变焦,有夜视功能的军用望远镜,却让他成为了常晓梅案唯一的目击者。
。
林海沉吟着道:“只有杨天水一个人的地址?这好像不对吧,通讯录上应该有很多人的联系方式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