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竟,柳乘荫的电影成片出来后,在上映前,也是需要给院线方以及其他合作方们私下里提前看一看,相当于给他们一颗定心丸。
如此一来,在上映前,这部电影就已经在小范围内被人知晓了。
然而,这些行为并不会被系统提前对其开始计算影响力。
所以,最后可以推测出,先被系统认定为“作品发布”,就得在一个公开性的平台上主动对作品进行展示,如此之后,系统便会在该周期内结算影响力。
“发明、研究成功也算‘作品’的话,这样一来,以后能开辟的新领域就更多了!
而且【终极解密】就是个搞研究的得力技能!
靠着【终极解密】,我现在就已经弄出了那些新材料。
而随着我今后给‘信息库’上传的数据越来越多,未来我就能通过对这些数据进行综合解析出更多有用的成果,然后有利用这些成果搞出更多有用的发明出来!
如此一来,我也算是圆了小时的‘我要做科学家’的梦了。”
想想,柳乘荫就觉得有点小激动。
一边激动,柳乘荫一边用【终极解密】,“解析”一下自己这个想法的可行性。
解析结果——可行。
但是........很麻烦!
为什么呢?
原因是:研究和发明并不是光有个想法就能实现的。
就好比核弹。
原理“很简单”。
但全世界也就那么几个国家能做出来。
为什么呢?
答桉是:工业基础!
“想”得到是一回事,“做”得到又是另一回事。
并不是所以研究和发明都像那些“新材料”一样,用一些简单的工具就能搞出来。
柳乘荫想要实现自己通过【终极解密】所获得的那些东西,他必须想搞出来一个研究所。
买地、盖楼、买一大堆高端设备。
又或者直接买现成的。
而这些都是要钱的!
如果柳乘荫为了收割影响力,打算研究什么超越时代的大工程的话,他那几十个亿的存款根本啥也不是。
而且还非常花费时间。
一些的项目的周期都动不动就是用“年”计算,一些大工程甚至要用“十年”计。
哪怕柳乘荫通过【终极解密】直接知道了该研究的具体步骤是什么,省略了走冤枉路的试错时间。
可是你的路是对的,那也还是得一步步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