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3章 雍凉攻略:论持久战(求追)

“回去告诉季常,贬马谡为庶民,迁徙梓潼郡为民,圣旨会在朕回成都后颁发。”

“十年内,不许穿锦,不许读书,也不许任何人接济,让其耕种织席谋生。”

“若有作奸犯科,罪加一等。”

“十年后,许其返回祖籍,读书温礼三年,再视其才学品性决定是否录用。”

刘备终究是不忍心让马良因为马谡而心哀颓废。

十年劳改,从一个高高在上的士人,变成一个最底层的庶民,刘备这是要让马谡去吃最底层人的苦。

这个程度处罚,已经是刘备最大的仁慈了。

关兴领命而去。

刘备又将这个决定告知诸葛亮和法正。

“陛下宽仁,荆益士民必会敬畏陛下的德威。”诸葛亮拱手赞道。

法正直言道:“陛下对马谡的处罚,应告知各郡官吏士人,以马谡为典型,让各郡官吏士人敬畏律法。”

刘备点头。

这几年势力拓展太快,刘备的内部也出现了不少的矛盾。

尤其是部分荆州士人,认为刘备能有今天都是荆州士人的功劳,荆州士人理当受到最高规格的礼遇。

荆州士人骄矜,益州士人和东州士人自然就不乐意了。

都是奉刘备为尊,谁又比谁高贵?

将马谡的事搁置,刘备又问及诸葛亮对关中的应对。

“曹丕丢了陇右四郡,必不会善罢甘休,定会伺机再抢陇右四郡,丞相接下来准备如何应对?”

法正也看向诸葛亮,静待诸葛亮的回答。

对此。

诸葛亮早有准备,细细而道:“在离开陇右前,我与伯松私下有仔细讨论。”

“伯松认为,曹魏虽然在陇右战败,但势力依旧强劲,不可与其正面争锋。”

“故而争夺雍凉的核心,应以兵民为胜利之本,与曹魏打持久战。”

“积小胜为大胜,以空间换时间。”

“伯松此意,与我蚕食雍凉之策,有异曲同工之妙,我亦深以为然。”

刘备盯着地图,敏锐的抓住了核心:“伯松欲用空间换时间,准备抢占何处立足?”

诸葛亮指着渭水处:“陈仓以东,有五丈原。”

“此地南靠秦岭,北临渭水,东西皆深沟,形势险要。”

“可伺机走褒斜道沿武功水北上,在五丈原立寨。”

“魏兵若来攻,可据五丈原险要抵挡;若魏兵不来,则在五丈原屯田积粮。”

“又有绥阳小谷,山崖绝险,河水纵横,难以行军。若是使前军斫治此道,以向陈仓,则可分贼兵势,孤立陈仓。”

“伯松再走临渭入陈仓,两路齐下,自临渭到五丈原,皆在掌控。”

“如此,虽然不能强取安定郡断绝陇道,却也能让曹魏不敢再往陇右。”

“有我在五丈原,伯松则可放心的蚕食凉州。”

“待伯松在陇右训练出骑兵、打造出军械,而我在屯田积蓄的粮食也足够,则可一举攻向长安。”

“这便是,以空间换时间!”

不论是诸葛亮,还是诸葛乔,都明白汉魏如今的对比。

不论是物资、资源、兵力、武器,还是人口、贤才,目前的大汉是比不过曹魏。

大汉不具备跟曹魏发动决战的条件。

想赢曹魏,就只能用拖延战术,即为:积小胜为大胜,以空间换时间。

曹魏若是大军来袭,就依据地利死守;曹魏若是小股来袭,就出兵吞食。

主打一个: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

诸葛亮在东,诸葛乔在西。

一人顶住曹魏的压力,一人在后方打造兵器、训练骑兵,解决如金城张既、安定张郃等曹魏小股势力。

将凉州的民心尽收于汉!

诸葛亮细细的将对雍凉曹魏战略,向刘备和法正讲述。

刘备抚掌而赞:“真是精妙的策论,兵民为胜利之本,伯松深谙仁军之术啊。”

法正也道:“若出武功依山而东,引强兵与曹魏争锋,虽然可以取得更多的征战优势,但却会受粮道运输制约。”

“若是粮道有变故,即便前线取得了暂时的军争胜利,也只能被迫退兵。”

“丞相在五丈原屯田立寨,若魏兵冒然来攻,则可诱其远道而来断其粮道,则胜负之数偏向于丞相。”

“若魏兵不来,就只能看着伯松蚕食诸郡县,以伯松的能为,金城的张既不足为虑,最多安定的张郃会制造些麻烦。”

“此消彼长,当凉州民心尽归于汉,纵然是张郃骁勇,也无能为力了。”

诸葛亮道:“为保证此策的成功,陛下今后可能得常驻南郑了。唯有陛下常驻南郑,才能及时策应四方。”

若是刘备在成都,那么北面的战事需要刘备兼顾的时候,刘备得星夜兼程的跑来南郑,也无法及时的策应荆州变故。

刘备点头:“朕也正有此意。阿斗也快十五了,朕准备提前给阿斗加冠,令其在成都监国事,督西川和南中。”

“如此一来,即便有一日朕有不测,阿斗也不会慌乱无措。”

法正连忙道:“陛下,切勿说此不吉之言。”

刘备笑道:“孝直,朕也得服老啊。总不能一直待在这个位置上让阿斗得不到历练。”

“朕征战半生,为的就是能匡扶汉室,只是如今曹魏强盛,朕穷尽毕生之力也未必能诛灭曹贼。”

“阿斗虽然年幼,但身为帝王之家,他必须承担比常人更重的责任。”

诸葛亮沉吟道:“陛下若让太子监国,也不是不可。只是监国事大,需有能臣在朝中辅佐。”

“伯松在陇右,陛下与孝直在汉中,云长在荆州,而益德、孟起、子龙等人皆要与我去五丈原。”

“南中虽然暂时安稳,但也难免会有新的反叛,不可不谨慎。”

刘备道:“犍为太守李严,颇有政绩,可接替孝直为尚书令。”

“封儿与阿斗如今关系甚亲,可令其在成都督军。”

“一文一武,足以助阿斗监国诸事。”

“至于其余的文武任命,就让阿斗自己去琢磨吧。”

诸葛亮蹙眉:“陛下,这对太子是否太苛刻了,不如我给太子拟一份名单,陛下与孝直参详决断,这样可让太子更容易选择。”

刘备大笑:“丞相,朕知你宠溺阿斗,可你这也宠爱过甚了。”

“倘若事事都让丞相来安排,阿斗也难以知道这人心险恶,谁是贤才谁是奸臣。”

“更何况,有朕在南郑盯着,即便阿斗真的用了奸臣,朕也能及时的替阿斗纠正。”

“只有让阿斗亲自经历教训,他才能记忆深刻;只有犯了错,阿斗才知道如何改正。”

“若是宠溺过甚,阿斗今后受到挫折就难有血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