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 刘备亲临五丈原,曹彰催兵武功山(

然而。

想动世家豪族的粮?

“刘备果然要屯兵五丈原!”司马懿的眼神变得凝重。

“张郃引重兵来救陈仓,如今又在陈仓外跟张飞对峙,伯松必然不会放弃抢夺安定郡的机会。”

“我又不会跟你抢功。”

“等掩杀张郃后,再返回陈仓询问详情。”

敢跟我一换一吗?

面对曹彰这蛮牛似的打法,赵云跟吴班吴懿简单商议后,就往五丈原且战且走,一步步的拉长曹彰的战线。

“若不是看在他是陛下的近臣,我早就将他法办了。”

曹彰就直接以兵力优势强行跟赵云开战。

探子摇头:“骠骑将军并未告知。”

“竟然被这屠猪宰狗的匹夫摆了一道。”

如预料一般,张郃在张飞和马超退兵后,就下令众将士回营中休憩,只留下少量兵马巡守营寨。

张郃不敢怠慢,连陈仓是谁偷夺的都没心思关注了。

费曜依靠他的聪明才智判断出了张飞和马超的意图,于是选择了抓紧时间养精蓄锐。

如果没有足够的好处,没有哪个世家豪族愿意出粮的。

马超禀道:“益德在陈仓城外跟张郃对峙,暂时抽不得空来五丈原。”

“及至五更,陈仓城破,擒费曜等魏将二十七人,获降卒一千六百人。”

“传令军中,若遇上鲜于辅,能避则避。”

刚到郿县。

刘备的到来,又让赵云吴班吴懿麾下将士的士气变得异常的亢奋。

在曹彰挥军强攻赵云军中的期间,一只兵马自武功水南部沿江北上。

此地也不易设伏,即便刘备来了也不可能击溃曹彰。

郝昭点头,亲自引斥候去打探。

张飞怒气不消:“给俺讲清楚,你是怎么第一个登上陈仓城的?”

诸葛乔又留了姜维在冀县都督军务。

张飞和马超整顿了兵马,折返杀回张郃营寨。

“伯松攻城,就疏忽大意。”

“节省了十日的时间,朕也就多了十日的时间去跟黄须小儿争胜。”

一路推进到了五丈原东侧的武功水,赵云不再撤退,而是在武功水东岸背水列阵。

若是急战不能成功,就只能退回汉中。

张飞忿忿:“伯松若不给俺个合理的解释,俺定饶不了他。”

张苞这才缩着脖子,讪讪走出:“阿父——”

“国让可在军中?”刘备轻声询问。

“让潘濬留守长安城,我睡觉都不安稳!”

曹彰冷哼:“我有六万大军,赵云只有一万兵马,就算诱敌又能如何?他要步步后撤,我就步步为营,看谁拼得过谁!”

“这先登的功劳谁不想要啊,伯松要给,我肯定不会拒绝。”

刘备逐一安抚,询问道:“子龙,你与魏兵对峙多日,可有发现什么异常?”

“孟起,益德在何处?”刘备未见到张飞,有些奇怪。

张郃见张飞和马超撤走,遂引兵返回,见一地狼藉,张郃忍不住将头盔往地下猛地一摔,忿忿不已。

四五.三二.八五.二四四

“张郃这厮,竟然将大部分的粮草辎重搬走了。”

“张郃若是听闻安定郡有失,必然不敢再待在陈仓。”

赵云凝声道:“曹彰的兵马,有不少的新练之兵。”

去年才打了陇右,今年就能再打一场大战?

益州的世家豪族,难道就会心甘情愿的将粮食给刘备吗?

却不曾想。

诸葛乔笑容如春风,让张飞的气也渐渐消了。

刘备选择了走渭水运粮,这是要准备来一场大战了。

哪怕是刘备,也不可能征用劳工几个月来运粮。

“伯松去了何处?”刘备又问。

“那张郃在陈仓外也是谨守营寨,我见营寨难破,就先来五丈原建仓立寨了。”

不怪张郃不谨慎。

诸葛乔这是将守城的费曜、攻城的张飞和马超,三人的人心全都料算了。

“若曹操尚在,伱这黄须儿还能当一员冲锋陷阵的猛犬,如今曹操已去,你这黄须儿,也只是一头爪牙未利的幼犬罢了。”

大军出征,每日粮草的消耗是很多的,节省十日的时间等于节省了十日的粮草。

刘备的足迹几乎踏遍了大汉的州。

“真以为谁都跟韩信一样,可以置之死地而后生吗?”

张飞和马超去劫营,兵马调动是瞒不住费曜。

法正却是猜到了诸葛乔的去向:“若我料得不差,伯松应该去打安定郡了。”

刘备微微讶异:“伯松会老老实实的回冀县?”

就在此时。

任谁都不会有好脾气,更何况还是脾气急躁的张飞!

当即。

想到鲜于辅,刘备就想到了鲜于辅的好友田豫,那个在刘备最初掌兵时主动托身于刘备的幽州豪杰。

回到城中。

只是张郃没料到的是,诸葛乔昨夜偷夺了陈仓城,让张飞和马超没了后顾之忧。

司马懿自然是更希望刘备能引兵郿县。

张飞的一股子闷气顿时赌在喉咙,有些气急败坏的往诸葛乔身后瞅,却见张苞跟个耗子似的躲在诸葛乔身后。

诸葛乔笑道:“车骑将军多心了,我又岂敢这般想?”

打仗的军粮,要么搞屯田,要么就从普通士民百姓家征募。

刘备不认为诸葛乔会老老实实的返回冀县。

张飞虎眼圆瞪:“军中无父子,叫俺车骑将军!”

“我留守本寨后,就遣人通报了伯松,伯松遂引兵来与我汇合,告诉我昨夜陈仓防备必然疏忽。”

张郃不敢大意,让将士退后十里结寨。

若是少了十日粮草,司马懿都只能对孟达干瞪眼。

“是刘备要来了!”司马懿的目光多了凌厉,猜到了赵云背水列阵的原因。

只不过如今各为其主,很多事也是无可奈何。

“这是要走渭水运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