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冷笑:“曹丕想跟朕争雄,朕也想看看这曹家兄弟有多少的能为。”
再加上无当飞军本就最善行军,两支兵马几乎是在同一时间抵达了曹彰主寨的后方。
“传令众军,舍弃辎重粮草,只带一日干粮饮水,速往武功山!”
魏昌问道:“我等应该如何取舍?”
夏侯楙信誓旦旦:“我这人,最守信用!”
听得曹丕御驾亲征,又在关中散布十万大军入潼关的消息,刘备的眼神也瞬间变得冷冽:“曹丕身边也有能人啊,如此一来,就无法用欺诈的手段去取长安城了。”
“即便我等在此截杀信使,也未必能尽数截杀。”
马超亦是不甘落后:“陛下,论骁勇善战,舍我其谁!我为先锋,定能先破大寨!”
谁愿意跟着一个经常死人的将军打仗啊!
司马懿看向武功山的方向,内心变得无比的冷静:从现在起,才是真正的军争!
朱铄也道:“季重言之有理。只要陛下出现在潼关,关中的军民就不会惊慌;刘备定然也想不到,陛下会亲征关中。”
魏延欲言又止,斟酌用词:“辅汉将军,我应该直接将潘濬杀了的。”
仔细分析了夏侯楙送来的急报,吴质看了一眼曹丕的脸色,斟酌道:“潘濬失节,致使关中战事有了危机。”
曹彰脸色大变:“司马懿,你难道想临阵夺权?”
见到诸葛乔的时候,潘濬眼中闪过几分恨意,又偏头看向一旁。
司马懿目光如炬,面容冷峻。
上回是夜间偷偷出城,夏侯楙不敢在夜间走渭水水路。
“帝王无情,除非你肯篡位自立,否则你诸葛家注定会被刘备父子除掉。”
“传令诸军,今日朕亲自擂鼓助威!”
“却不曾想曹丕竟然会派人来散布假消息。”
“此等伎俩,又岂能瞒得过我。”
待得于禁到来,司马懿快速的下达军令:“张郃听令,你麾下兵马最是精锐,不计生死,给我将诸葛乔和魏延的阵型撕开,掩护大军撤退!”
哪怕张飞跟刘备出生入死,这军功不足也是不能加封万户侯的。
“定是夏侯楙那厮,又偷偷离开长安城了。”魏延敏锐的猜到了原因。
诸葛乔让糜照引骑兵绕过曹彰的营寨去跟刘备交换情报,稍作休憩后,与魏延兵分两路,出现在曹彰营寨后方。
潘濬此刻被绑得结结实实的,又披头散发,十分的狼狈。
藏兵槐里的魏延也得到了“曹丕亲引十万大军抵达潼关”的情报。
临阵换将虽然是兵家大忌,但也得分情况。
当即。
吴质和朱铄则跟着曹丕前往潼关督战。
“若不突围,待到粮草断绝,这几万大军都得折损在此地!”
整个帅帐只有曹彰和夏侯霸不肯听令。
张飞虎眼圆瞪:“孟起,你要跟俺比高低吗?不如你我先打一场!”
司马懿心情激动,语气也变得严厉。
司马懿又看向于禁:“于禁听令,给你五千锐士断后。”
“我若是皱一个眉头,就不配当曹家的子孙!”
刘备这是铁了心要破曹彰的大寨了。
“长安城已破,尔等何不速速投降!”
魏延见魏昌还是不明白,轻叹道:“昌儿,你应该多读书。”
司马懿下达的军令虽然锐气不足,但谨慎有方,可以最大程度的保全军力。
潘濬见诸葛乔面色如常,知道方才的话未能动摇诸葛乔的内心,于是冷哼一声,不在开口。
“给曹丕献策的人虽懂谋略,却也不多。”
“眼下最重要的,是遣人入关中,散布陛下亲征的消息,让刘备不敢轻举妄动。”
“我料辅汉将军也会引兵来打曹彰的主寨,到时候两军合兵,近万的兵力足以让曹彰惊惧。”
诸葛乔挥了挥手,军士将潘濬押下。
“朱将军,长安城就拜托给你了,相信我,我一定能请回援兵!”
与此同时。
此地距离长安尚有五百余里。
“我本想再等几日,等长安城的军心民心再低迷一些,再举兵攻城。”
“然而镇西将军麾下有司马监军以及张郃、鲜于辅等宿将,即便暂时缺了粮草也未必会大败。”
曹丕抵达潼关,遣乐进之子乐綝,引百余骑前往关中散布消息。
到了潼关。
片刻间。
黄忠吃了一惊:“这里的粮草足够武当飞军吃上两个月,全都舍弃了?”
曹彰怒目盯着司马懿,不肯接令。
魏昌蹙眉:“曹丕若是抵达了潼关,这长安城的守将就会死守,那我们这几日的努力就白费了。”
夏侯楙即令潼关守将派遣信使星夜兼程的前往洛阳送信。
“你敢乱我军心?”
夏侯楙笃信道:“上次是我失算了,我不该乘坐马车,而是应该乘船直接去潼关,顺流而下,半日就可抵达!”
一阵阵劝降声此起彼伏。
“我不愿动用圣旨,是希望镇西将军你能善纳良言,可你却一意孤行。”
曹彰迟疑:“我们还未败!只要击退刘备,哪怕长安城真的被夺了,也能再夺回来。”
信使日夜兼程,虽然中途也有换马,但也差点将几匹马儿都跑废。
魏延看向武功山的方向:“陛下已经强攻曹彰数日,倘若这个时候我们去打曹彰的后方,诈称长安城已经拿下,定也能唬住曹彰。”
若曹彰肯早些时日退回长安城外,又岂会有现在的险情?
鲜于辅、戴凌、刘若等将犹豫了一阵,也向司马懿表态。
“既然敢来关中,就别想着轻易离开!”
“亏我当初还向陛下举荐你,让你自封地来到关中,结果你连家国大事私事公事都分不清。”
“不用多疑,等与辅汉将军汇合,你自然就明白了。”
“既然不能拿下长安城,那就先让曹彰吃个败仗。”
大汉皇帝亲自擂鼓助威,这是何等的令人振奋。
众将纷纷抱拳应声:“愿为陛下效死!”
加更求月票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