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章 黄忠扛旗破魏兵,刘备擂鼓败曹丕(

自入关中以来,诸将就未败过!

连战连胜的士气,处于巅峰居高不下。

在这古都长安城外,士气再次凝聚如实质!

“咚!”

“咚!”

“咚!”

战鼓声,在晨曦中响起。

“杀!”

“杀!”

“杀!”

喊杀声,在三军中弥漫。

城头。

诸葛乔仗剑而立,十余亲卫将诸葛乔围在中间。

看向城下擂鼓的刘备、扛旗的黄忠、冲锋陷阵的马超张飞赵云等大汉将士,诸葛乔的心情也是变得激动。

“真是令人兴奋的场面。”

“这一战过后,雍凉之地,再无宵小敢撩大汉的虎须!”

“不论是忠魏的残余势力,还是雍凉的地方豪族,亦或者反复无常的羌胡部落。”

“在大汉的军威下,尔等都只能俯首!”

自建安二十四年(219)五月,到章武二年(222)八月。

三年艰苦的军旅生涯,诸葛乔从一个十五岁的翩翩少年,变成如今饱经风霜的厮杀将军。

守江陵、平凉州、夺长安,季汉众星的遗憾,皆已经扭转。

没有败走麦城的关羽,没有败走夷陵的刘备,没有败走陇右的诸葛亮。

只有襄樊神威的关羽,只有关中神威的刘备,只有陇右神威的诸葛亮。

而在城头。

亦有杜宇等降将以及长安城的部分官吏以及自愿来到城头的长安民众。

诸葛乔是故意让这些人来城头的。

目睹了这城下一战,能坚定这些人向汉之心。

“汉室声威尚在,曹魏之花凋零,我等不必再首鼠两端了。”

“大汉皇帝仁武兼备,定会如昔日光武帝一般荡灭群贼,再现强汉声威。”

“终于等到这一天了!本以为汉室天命已绝,原来绝的只是曹魏山阳公,而非汉皇玄德公!”

“曹丕败了!以众敌寡,却节节败退!”

“天命在汉,汉皇神威!”

不知谁开始高呼。

“天命在汉,汉皇神威!”的呼喊声响彻城头。

数千人的呼喊声,又为城下的汉军壮了声威!

反观魏兵,却是纷纷色变。

曹丕看向长安城头那高呼“天命在汉,汉皇神威!”的声音,心头颇不是滋味!

“贱民!”

“都是贱民!”

“记不得大魏的好,却总惦记刘备那点儿施舍。”

“是朕让尔等有田耕,是朕让尔等有衣穿,是朕让尔等流离失所的人返回了长安!”

曹丕如同输红了眼的赌徒一般,斥责这群长安民众不知感恩。

诚然。

曹魏在长安兴修水利、组织民众开荒垦田,的确有不小的贡献。

然而。

曹魏对民众的压榨,却远胜于对民众的恩惠。

只提对民众的恩惠,不提对民众的压榨,又如何能让民众心悦诚服?

“陛下,撤兵吧。”

“将士厮杀一夜本就疲惫,若是再厮杀,就没气力去渭南了。”

“刘备又得了长安城可以在长安城内补给休憩。”

“倘若刘备在长安城养足气力又引兵来追,这几万大军都得折损在关中。”

“陛下!”

司马懿苦口婆心的再劝。

身为监军,司马懿很心累。

曹操逝去两年,就相继丢了凉州和雍州。

若曹操在泉下有知,怕是能气得一脚踢飞棺材板,将曹丕君臣劈头盖脸的喝骂。

曹丕赤红着眼。

若是实力允许,曹丕很想来一句“朕能赢”!

可惜。

眼下的局势,即便是曹丕也能看明白,魏军将士正在苦苦强撑,随时都可能溃败!

良久。

曹丕如同泄了气的气球一般,闭眼下令:“鸣金收兵,退往渭南!”

司马懿见曹丕终于不再坚持跟刘备决战,这心中也长长的呼了一口气。

急促的铜锣声响起。

听到撤兵的军令,张郃等将纷纷引兵撤退。

曹彰夏侯霸吴质朱铄虽然还想战,但见中军都跑路了,也只能忿忿而走。

“天命在汉,汉皇神威!”

赵云举枪长啸。

身后的汉兵将士,亦是高声附和,与城头的呼喊声交相呼应。

“赢了!”

刘备将鼓槌交给鼓手来忠,满脸的喜色。

身后扛旗的黄忠,亦是大笑。

长达五个月的关中之战,最终以曹丕的撤兵而结束!

“传令,穷寇莫追!”

“汉升,随朕入城!”

刘备翻身上马,招呼黄忠往长安城而去。

黄忠大笑,亦是策马扛旗,往长安城而走。

越是靠近,城头的“天命在汉,汉皇神威!”欢呼声越是响亮。

片刻后。

黄忠将汉旗稳稳的插在城楼的最高处,看着初升的旭日,黄忠的心情也变得无比的宁静。

“老夫此生,无憾了!”

这世间能功成名就的不少,如黄忠这般高龄还能成名无憾的就更少了。

昔日廉颇未能败秦国之兵,昔日李广未能立功封侯,今日的黄忠却是荡尽心中遗憾事。

此生,堪称传奇!

长安大捷的消息,很快传到了后方五丈原。

得到战报的法正亦是大喜,迅速将战报送往陇右和汉中。

法正更是星夜兼程来长安城见刘备。

见到法正,刘备丝毫不掩饰内心的喜悦:“孝直,你来得晚了!庆功宴朕只能摆一次,这酒只能与你私下痛饮了。”

刘备跟法正关系莫逆。

即便当了皇帝,这私下里跟法正说话也是言语无忌。

法正笑道:“能与陛下私下同饮佳酿,我来得正是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