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乔那对外号称三万大军攻颍川,不仅仅是曹叡和曹植看的,也是给孙权看的!
目的就是想看孙权会有什么样的反应!
孙权一心想着要投机,没想到诸葛乔直接引火引到了孙权身上。
陆逊的脸色也有些难看。
劝和的策略是陆逊献的,然而双方的反应却都超出了陆逊的预料。
“吴王,此事是我计划不周。”陆逊先表明了认错的态度。
虽然心中恼怒不已,但孙权克制了内心的情绪,轻轻摇头:“非伯言之过,是我小觑了诸葛乔,也小觑了曹植。”
“没想到曹植这个夺嫡失败者,竟然有这样的胆魄,这是在逼我抉择啊!”
陆逊猜测道:“或许是曹植认为,曹丕重病难愈,他能一展手脚了。”
“我又听闻,曹叡在监国后就加封曹植为鄄城王,以表示对曹植的敬意。”
“曹植想在豫州建功。”
孙权踱步寻思:“若我出兵去打寿春,诸葛乔定也会亲自去打颍川,到时候豫州极有可能再被诸葛乔得到。”
“若我不出兵,寿春的商人又被曹植遣将扣押,这该如何是好啊!”
陆逊目光灼灼:“吴王,我还有一策,可破眼前局势。”
孙权精神一振:“伯言,你是我的侄女婿,有良策可尽管说,不用迟疑不决。”
陆逊扫了一眼左右,凑近道:“吴王,可称帝!”
孙权吃了一惊,强行按捺内心的躁动:“现在称帝,是否有些操之过急了?刘备还没死呢!”
这些年,孙权一直都未放弃过称帝的想法。
只因刘备活着,孙权还不敢当着刘备的面称帝。
孙权一直盼着刘备早点死,只要刘备死了就可以称帝了。
陆逊的提议,让孙权又喜又忧。
喜的是这是陆逊第一次主动提出让孙权称帝的建议,这意味着这些年收买人心有了显著成效。
忧的是称帝了刘备会不会调头针对江东,影响孙权在江东的声望。
陆逊敛容凝声:“吴王,刘备虽未死,可曹丕却要死了。”
“刘备必然不会错过这个机会,我料其在长安有出兵的意图;让诸葛乔在荆州出兵,只是在试探曹叡以及吴王的反应。”
“曹植派兵入寿春,又扣押江东的商人,亦是在试探吴王的反应。”
“吴王若支持刘备让诸葛乔得了豫州,今后就会困在江东之地,再无争夺天下的机会。”
“可吴王若助曹叡,就等于是在向曹叡示弱,曹叡也会趁机提出条件,让吴王利益受损。”
“唯有称帝,吴王才能在不支持刘备的前提下,正式以国君的身份跟曹叡和谈。”
“唯有以国君的身份,吴王才能真正的跟汉魏鼎足而立。”
“此时不称帝,更待何时?”
陆逊一席话,说到了孙权心坎上。
仔细寻思了一阵,孙权又问道:“我若称帝,江东士族是否会支持?”
陆逊笃定道:“江东如今兵精粮足、士民百姓又多有余财,各郡儒学又昌盛,皆是吴王的文治武功。”
“此时称帝,江东的士族又岂会不支持?”
孙权听得大笑:“伯言之言,甚善啊!既如此,我这就召集文武群臣商议此事!”
为了称帝,孙权准备了很多年了。
因为刘备崛起速度太快,孙权又频频吃亏,这才不得不拖延称帝。
江东如今的势力变得比以往更强劲,孙权觉得自己又行了。
正如陆逊说的一样:此时不称帝,更待何时?
章武六年,二月。
孙权称帝建号,立国吴,大赦诸郡,改元黄龙。
又尊孙坚为武烈皇帝,孙策为长沙桓王,以长子孙登为皇太子,周瑜女为太子妃,孙策长子孙绍为吴侯。
以孙邵为丞相威远将军。
以陆逊为大将军右都护徐州牧、诸葛瑾为大将军左都护豫州牧、朱然为车骑将军右护军、全琮为卫将军左护军、步骘为骠骑将军、朱桓为前将军,全琮外皆假节。
以诸葛恪为太子左辅,张休为右弼,顾雍孙顾谭为辅正,陈武庶子陈表为翼正都尉,谢景、范惧、羊慎等江东贤士皆为太子宾客。
其余如顾雍、张昭、孙奂、孙韶、吕岱等皆有封赏。
作为江东大军阀,孙权称帝后的体制也是简单粗暴,丞相孙邵要兼一个将军号,大将军都得分成俩。
实权和虚权没有明显的区分。
依旧是以前谁统兵,现在还是谁统兵,不会因为官小就得把私兵部曲交出去。
如诸葛恪,官不大,可私兵部曲的力量却是不小。
整个江东的国号官吏体系,就体现了一个简单粗暴。
孙权也不在意这些细节。
再粗暴的体系,今后也可以慢慢理顺。
称了帝,那就能以帝王的身份跟刘备和曹叡对话了。
在孙权称帝建号后,曹植再次下令,让满宠引兵退出寿春又释放了扣押的江东商人,同时又遣使向孙权道贺。
一进一退,玩得极为娴熟,尽显曹植在处理跟孙权关系上的手腕。
比起六年前在出征前醉酒误事,如今的曹植在经历曹丕打压、故友惨死、白月光被赐死等等一系列人生悲惨事后,少了文人酸气多了王侯心计。
孙权又亲自寿春,跟曹植一道向魏吴双方商人承诺了寿春的互市不会再出现单方面扣押这种极端情况。
这些事,都是没有掩饰的。
不论是孙权还是曹植,都恨不得能将情报直接送到诸葛乔的案牍上。
孙权更是遣使入荆城,提出“并尊二帝”之意。
用意很简单:我称帝了,你们看着办吧,要么并尊二帝,要么绝盟断交。
见孙权这态度,长史苏非当即怒了:“孙权狗贼,竟敢妄自称帝!”
“我以为应当立即禀明陛下,跟孙权绝盟断交,再出兵抢夺樊口,以示惩戒。”
主簿王甫亦道:“孙权在这个时候称帝,定然是不想将军出兵去打颍川郡。”
“反复无常的小人,又想效仿昔日趁着大将军北伐襄樊时偷袭江陵旧事。”
“是可忍,孰不可忍!”
功曹廖化直接请命:“我愿引兵去打樊口!”
众将皆是忿忿不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