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6章 黄河以南皆属汉,诸葛父子论世家(

“其实,诸葛恪是我的内应!”

“曹泰在东平国战败,是诸葛恪告的密,这才有我五日破鄄城。”

“记得回去告诉曹叡,我愿意用曹泰、乐綝、张虎和徐盖,来交换诸葛恪。”

司马懿的眉头更紧了。

诸葛恪的用意,司马懿猜不透了。

故意在两军阵前,道出诸葛恪是内应?

这是要保诸葛恪还是要害诸葛恪?

司马懿冷着脸:“还有其他话要说吗?”

诸葛乔长叹:“司马懿啊,你可真无趣!”

顿了顿。

诸葛乔肃容看向司马懿,眼中充斥杀意:“司马懿,你不死,我心不安啊!”

话音一落。

变故骤起。

一支弩矢射向司马懿的面目。

“阿父小心!”

司马师眼疾手快的拉了司马懿一把,弩矢擦着司马懿的头盔而过,那弩矢碰撞头盔的撞击声,让司马懿一阵耳鸣。

司马懿来不及怒骂,躬身伏案,惊惶而走。

司马师怒斥诸葛乔“卑鄙”。

然而。

迎接司马师的却是新的弩矢。

“运气真好,这都射不中。”诸葛乔笑眯眯的看着惊惶而走的司马懿父子。

虽然听起来有遗憾之意,但诸葛乔的语气却没半点遗憾。

仿佛这两弩矢是故意射偏的一般。

“将军,方才为什么不直接射死司马懿?”张嶷看得清楚,诸葛乔方才留手了。

诸葛乔将连弩挂在马鞍钩上,眼神深邃:“司马懿是曹丕的托孤重臣,曹真和曹休未死前,司马懿还不能死。”

“我还需要司马懿替我办些事。”

“吩咐众将,不可跟司马懿厮杀,若有曹休兵马出现,全力格杀!”

“记得让曹泰、乐綝、张虎和徐盖四将获悉。”

张嶷领命:“将军放心,末将这就去办。”

诸葛乔策马返回。

暗子落下,接下来就得下明子了。

如今出现在白马附近的有两支兵马,一支司马懿,一支曹休。

不打司马懿,只打曹休。

不论怎么看,这其中都有猫腻。

被诸葛乔这一针对,曹休就惨了。

本来搜索曹叡的行踪就要分散兵力,如今又被诸葛乔针对。

曹休在白马附近的搜索军士,三日内被连灭十几股。

虽然一股只有五十人,但被连灭十几股也是近千人的损失,这还只是短短三日!

就在曹休郁闷的时候,人报曹泰、乐綝、张虎和徐盖求见。

曹休吃了一惊,连忙让四人入内。

见到曹泰,曹休急问:“曹泰,陛下呢?”

曹泰擦了擦脸上的泥土,道:“陛下渡河回邺城了。”

曹休惊道:“你是从何处得来的消息?”

曹泰让曹休屏退左右,道:“是诸葛乔军中得到的消息。”

“诸葛乔欲用我四人交换诸葛恪,说诸葛恪是内应。”

“这些消息虽然有挑拨的嫌疑,但可以肯定的是陛下已经渡河了。”

“否则诸葛乔不会故意散布这些消息,又故意放松警惕让我等逃走。”

曹休蹙眉:“那你们来找我是为了何事?”

曹泰道:“我们本来是要渡河去邺城的,途中听闻征南大将军还在寻找陛下的行踪,颇为疑惑。”

“司马懿在三日前就知道了陛下渡河去了邺城,为何征南大将军还未离开?”

曹休脸色大变:“司马懿三日前就知道了?此话当真?”

曹泰点头:“三日前,诸葛乔在阵前跟司马懿对话,想挑拨离间,就将陛下渡河的消息告诉了司马懿。”

曹休怒不可遏:“司马贼子,竟然知情不报,害我折损近千军士!”

“定是这厮对我不满,想借诸葛乔之手削我军力。”

“待回了邺城,定要参这贼子!”

曹休将头盔投掷在地,怒声发誓。

虽然司马懿是不确定曹叡是否真的渡河了,但司马懿半点消息都不告诉曹休,这让曹休感受到了欺骗。

司马懿可以认为消息有假,不能知情不报。

曹泰道:“陛下既然返回了邺城,那我们也要尽快渡河了,一旦被诸葛乔的追兵咬上,就难以善了。”

曹休强忍对司马懿的愤怒,道:“去河内!走河内渡河。”

乐綝问道:“要不要先告诉抚军大将军?”

曹休冷哼:“他既然不仁我何必有义,你想去就去我不拦着!”

乐綝顿时沉默不语。

曹休召集了军士,急急撤往河内。

曹休这一走,压力就给到了曹真。

不仅刘备要打,诸葛乔也要打。

反观司马懿,压力反而要轻松不少。

曹叡渡过黄河的消息一传出,曹真不敢再恋战,一路向河内而去。

刘备令众将狂追六百里,一直将曹真追到了河内这才罢兵。

本是曹叡五路大军伐汉,不曾想丢了兖州又被沿途追杀,享受了昔日袁枯骨的待遇。

黄河以南,由西至东,尽归刘备!

在得了兖州后,诸葛乔又故技重施,开始了轰轰烈烈的“打土豪,分田地,废私奴”的运动。

不配合的,一律视为支持伪魏的汉贼。

对此。

刘备未作干涉。

显然。

刘备已经准备将这些脏水全都接下来,避免今后刘禅没有足够的魄力来支持诸葛乔削世家豪强的举动。

大量对大汉有怨言的世家豪族,被驱逐去了黄河以北。

这些世家豪族家主的钱粮则是被收为国有,用来安顿恢复自由身的佃农、工仆等私奴。

比起在豫州和徐州时的政策推行,兖州的推行更加的顺利。

黄河以南,尽归大汉。

在刘备的默许下,诸葛乔的威望空前高涨。

哪怕朝中有世家大族出身的儒生激烈反对,也是无济于事。

诸葛乔充分利用了儒生之间的矛盾,将“自有大儒为我辩经”用的那叫一个纯熟。

由于儒家的包容性,仅仅是韩非子时代儒家就有八大学派,再往后,分支更是成百上千。

就比如人之初性本善和人之初性本恶,这都是儒家提出的观点。

一个孟子,一个荀子。

一个儒家,出现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

可以说,儒家已经不单纯的是一个学派了,更像是一个名头。

上位者需要什么样的儒家,就应该出现什么样的儒家。

世修降表的某派,早就成了儒家末流了,代表不了儒家了。

如有需要,抡语亦可以成为儒家的主流观点。

作为后世阅历万千的诸葛乔而言,因循守旧是不可取的,想要什么就自己动手。

诸葛乔想要儒家的主流观点是“废私奴”,就会有“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出现。

甚至于,就一句“为生民立命”五个字,都能注解千万,将那些持反对意见的世家大族儒生驳斥得哑口无言。

众口铄金。

诸葛乔掌握了印刷术、造纸术科技,麾下培养了一大批寒门儒生。

同时又掌握了军权、政权,有威震天下的名望。

论关系网亦是大汉最顶流的一批。

诸葛乔要让“废私奴”为儒家主流观点,自上而下谁能反对?

王莽改制最大的弊端的就是政令不能传出皇宫。

诸葛乔改制,上至君王三公九卿,下至庶民百姓,士农工商各阶层都有大量的人支持。

这便是真正的威慑力!

亦是诸葛乔花了十年的时间打造出来的各阶层声望!

这黄河以南的名仕,加起来都不够诸葛乔一人打的!

然而。

在黄河以北,诸葛乔的名声却是臭得一塌糊涂。

北方的世家豪族,对诸葛乔那叫一个恨之入骨!

因为曹叡连丢豫州徐州和兖州,朝野内外对曹叡的指责声是此起彼伏。

更有世家豪族公然支持曹彰和曹植,要让曹彰和曹植替代曹叡来当大魏的皇帝。

曹叡再次见识到了这些世家豪族嘴脸,决定全力扶持诸葛融在大魏境内兴办国营工坊。

同时又以诸葛恪执掌校事府,暗中监察百官。

有曹叡在背后支持,诸葛恪和诸葛融对伪魏的世家豪族开始了疯狂的竞争。

只要是诸葛融看上的山川,就没有得不到的。

若有人要反抗,诸葛恪就会搜罗罪名。

陈群和司马懿屡屡进谏,曹叡都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最后不了了之。

一时之间,伪魏朝野的世家豪族对诸葛恪兄弟恨之入骨。

连带诸葛诞和诸葛绪这两个跟诸葛恪兄弟没多少关联都被殃及了。

只要是姓诸葛的,在伪魏的世家豪族眼中,都是恶人!

“陛下对诸葛恪和诸葛融兄弟,宠信日深,对你我的进谏屡屡不听,更是纵容诸葛兄弟圈地。”

“长此以往,大魏必乱啊。”

陈群忧心忡忡,言语又多了几分恼意。

作为伪魏的最顶流的世家豪族之一,不论是南面的诸葛乔还是北面的诸葛恪诸葛融,都在挖世家的根基。

诸葛融甚至还“仿制”出了造纸术和印刷术。

说好听是“仿制”,说难听就是暗中跟诸葛乔购买的。

诸葛融更是刊印了大量南方士人为“废私奴”的辩经文章在北方流传。

最令陈群恼怒的是,这竟然受到了曹叡的支持!

世家豪族的私奴,那是能废的吗?

若废了私奴,谁给世家豪族开荒?谁给世家豪族劳工?

世家豪族给了这群贱民吃喝,曹叡竟然还想要这些贱民恢复自由身?

恢复了自由身,曹叡就能向这些贱民征税,那世家豪族前期的投入不就打了水漂了?

司马懿长叹。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

诸葛恪和诸葛融虽然得罪了河北的世家豪族,但却为曹叡谋得了实实在在的利益。

不仅在册的人口多了,内库的钱粮也多了。

既然世家豪族当着曹叡的面疯狂兼并土地人口,曹叡为什么就不能将土地人口收回来?

若皇帝是曹丕,或许还会向世家豪族妥协。

可皇帝是曹叡,这个连曹丕都能算计的狠人,又岂会向世家豪族妥协。

尤其是兖州战败后,河北竟然传出了要拥立曹彰曹植的声音。

这是曹叡不能忍受的!

继承了曹操狠辣的曹叡,行事的风格同样是“宁可我负天下人,不让天下人负我”。

若皇帝都要受到世家豪族掣肘,岂不是就成了刘协?

“长文,陛下有陛下的想法,我们这些当臣子的,可以进谏,不可以更改陛下的意志。”

“相较于陛下,我更担心的是刘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