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五章总督谢恩

虞书 大虞太史令 1690 字 6个月前

“是是,娘亲你说的是,这一饭之恩自然要报,只是孩儿如今也算一府之首,要处理很多事情,如今好不容易处理完毕,才有时间来。这书院都是知书达理的人,孩儿认为他们会明白我们的苦衷的。”

到了书院门口,姥姥他们已经在门口迎接了,刘李氏下了轿子,对着姥姥说:“老夫人,让你在外面等着,真是我这个老婆子失礼了。”

“什么老不老夫人的,说起来,如今你才能应该成为老夫人。”

刘李氏知道姥姥喜欢开玩笑,然后搀扶这姥姥进了去,进入到客厅之后,众人入座之后,姥姥对着刘李氏说:“你倒是好,现在可以享福了,如今大儿子当了总督,小儿子当了监生。这大儿子提拔之快,令人咋舌,想必日后位列三台都不是问题。至于小儿子的学问,老身是知道的,登科状元,都是一件小事,日后也可以调和阴阳。这国朝的三司,你们刘家就占了两个,这一份福气,真是了不得,了不得呀。”

刘李氏听到这话,感叹地说:“这就是世事难料,谁也没有想到,若不是他爹出事,我们怎么会分散,阿秀的遭遇就不说了,就我和刘歆两人,若不是承蒙四小姐相救,早就死在那些贼子的刀下了。后来若不是老夫人你一家人开恩,养活我们母子,我们母子不知道饿死在什么地方了。到了哪时候,就算阿秀官当得再大,也不能从阎王手中将我们抢回来,说起来,这一切还是要靠你魏家才是。”

姥姥听到这话,看了看刘秀,见刘秀神情似乎不耐烦,于是转了话题,询问刘李氏说:“这一切都是缘分,若不是缘分,我们小四和你家刘歆,这一南一北,隔着千里路,如何缘定三生石,只是不知道,他们是否已经完婚了?”

“这,尚未还没有。因为歆儿已经前往京城国子监,当什么监生了。于是这件事,就这么耽误了。”关于刘歆为什么要当监生,刘李氏一下子还不好和魏家的人说,她都忘了,桃红可是亲眼见证了。

“这样呀,唉,那就等刘歆有了出身再说吧。”

刘李氏听到这话,突然想起了什么,对着刘秀说:“阿秀,站起来,对着姥姥行礼,感谢他们的大恩。嗯?不对,是磕头。老夫人,你知道我就是一个妇道人家,不太懂这些,千言万语,不如一个磕头来的有诚意。”

刘秀没有想到刘李氏会这么说,为难地看着刘李氏,对着刘李氏说:“母亲大人,如今似乎有些不妥。”

“有什么不妥?”刘李氏完全没有懂刘秀的为难,询问说。

姥姥这时候出来打圆场,对着刘李氏说:“如今总督大人戴着乌纱帽,穿着补子服,和我们这些平民行礼,这有伤体面。”

“什么乌纱帽补子服,这里又不是衙门,哪里有那么讲究。你这个总督大人虽然是大虞皇帝给的,但是你总是我生的。今天你要是不磕头,对于魏府来说,你这就是不仁,对于你娘我来说就是不孝,这不仁不孝,如何当父母官,给这沧海府的百姓当表率。要是别人知道了,你当官了,了不得了,救命恩人也不管了,亲生娘亲的话也不听了,别人不骂你骂谁呢?”

刘秀见刘李氏生气了,只好将顶上乌纱给拿下来,准备跪下磕头谢的时候。

姥姥见他不情不愿地样子,对着刘秀说:“免了免了,这磕头算了吧,这救命之恩是假的,收留之义也是假的,都是假的,何必感恩戴德,日后,不知道谁见着谁磕头,谁要了谁的命。你娘亲没有把后半截说给你听听?”

刘秀见不用磕头,连忙顺着将话题转移开去,询问刘李氏说:“娘,什么事?”

刘李氏不愿意多说,对着刘秀说:“没有的事,老夫人和你开玩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