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泉也就不再多说这个话题,林泉准备继续的时候,圣人询问说“林泉呀林泉,此论乃是论君臣,而你只是说君,不知道臣在什么地方。”
林泉开始解释说,这流水的清浊,在水源头,君乃是天下的源头,而百官百姓都是水,君若是狡诈,想要臣行直道,正道,那么就好像是源头浑浊,而希望水清一样,是不可能的。
所以聊君臣关系之前,必须要正本清源。
林泉说到这里,对着圣人说“愿圣人使臣为良臣,勿使臣为忠臣。”
“哈哈,林泉,这忠臣,良臣,有什么区别呢?”
“良臣自己能获美名,而君主能够受显号。子孙传世,福禄无疆。而忠臣受刀斧,君获恶名,家国并丧,独有其名。”
圣人听后,笑着说“朕也想要你子孙代代荣华富贵,可是林泉,如今你还不成婚,朕如何封赏你的后人呢?”
林泉没有继续这个话题,而是告诉圣人,君臣虽然有上下,但目的都是一样的,就是为了天下公道。只有君臣共同切磋,才能成治道。若是圣人认为自己位高于上,凌辱臣下,认为百官不过家奴,百姓不过家畜,那么天下就要乱了。
若是百官认为自己位卑于下,只能阿谀奉承,事事皆说君美,大乱也不远了。
林泉以此为契机,开始批判那些顺臣的的自守之道,他认为那些人看似忠心,实在是在害主,真正的臣道乃是刚正不阿,为民请命。
接下来,林泉说出了六正六邪,圣人听完之后,对林泉说;“朕认为,你乃是贤臣,良臣,今你一番交谈,朕获益良多。”
圣人说到这里,对着林泉说;“林泉,那些言官应该听听你这一番议论,他们谤上求名,无事生非,看似是救朕的天下,实际上想乱朕的江山。”
圣人大肆批判言官,林泉就在一旁沉默,对于言官,他也没有什么好感,但是言官设立是有必要的,否则话,要不朝廷之上,是奉承之声了。
圣人让林泉先喝口茶,然后对人说“将诸位皇子叫来。”
太监前去请来皇子,圣人让他们依次坐下之后,对着他们说“朕如今和林学士,谈论治理天下之大道,朕获益匪浅。如今你们也好好听着,后若是继承大统的,承恩就藩的,都要想想林学士所言。”
林泉连说不敢,圣人让林泉不必拘泥,可以继续说下去。
林泉望着诸位皇子,心中有些压力,他知道,自己现在说的可要慎重了,后储君就在其中,自己要是说错了,那就是千古罪人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