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不一样的食神 何枝 1115 字 5个月前

莫扎特、贝多芬、巴赫……知道他们名字的人何其之多,但是真正听过他们五分之一作品的人, 已然寥寥可数。

就算周围全部是同一个圈子的朋友, 但你也会发现每个人所偏爱的曲目不同、每个有人有各自的喜怒哀乐, 对于音乐、对于生活的情绪,只能一个人与钢琴诉说。

就算是赵安也曾幻想过有那么一个人可以和他分享自己心中那些不那么光鲜亮丽的情绪,自卑、害怕、怀疑、犹豫……

然而直到死亡这样的一个人都没有出现,或许这才是上一辈子所有悲剧的根源, 就像无法宣泄的洪水,任凭你水坝如何兼坚固, 总有一天会轰然崩塌。

这就是所谓的曲高和寡,谁不渴望着伯牙子期一样的知音呢?

钢琴家有钢琴作为自己的情人, 这是一种幸运又何尝不是一种悲哀呢?

在为歌词而感到共鸣的时候,赵安也在旋律中听到了一些著名古典的影子。

前奏一开始的部分有《悲怆》的意味,而歌词中出现“帕格尼尼的狂想”之时更是直接演奏了两个小节……

这样对于钢琴曲的运用, 并不是单纯的拼接,而是根据计嘉树对于钢琴曲的理解,把一些极具特色的小节、和弦在某处进行演绎,就好像写文章的时候引用一句古诗或者某个典故,只是为了更恰当地表达一些情绪而已。

更说不上是抄袭了,本来这首《琴人》就很特殊,是一首有关于钢琴的歌曲。歌词与旋律旋律的致敬之处十分明显,就差直接告诉听众这处致敬的来源是什么了。

《琴人》这首歌,无论是歌曲的立意,还是歌词的工整、旋律的设计都相当出色。哪怕这首歌不属于这几年流行的歌曲类型,但是赵安依然确信这首歌会成为在华夏爆炸。

看看台下的观众就知道了,谁不是紧紧盯着计嘉树在欣赏《琴人》呢?

赵安以前很不喜欢带有歌词的曲目,因为他认为歌词会限制人的想象力,一首歌所能感染的不过是茫茫众生中的沧海一粟。

但起码此时此刻,赵安也沉浸于其中,任由自己的情绪不断发酵。

不只是钢琴,只要体验过什么是孤单、曾经把自己的情绪寄托于外物之上,就能够感同身受。

当然,与旁人的沉浸不同,赵安心中对于《琴人》又有一种另外的理解。

计嘉树唱的是过去生命中的各种情绪与生活,如果只看歌词的话,会有一种错觉:计嘉树平时性格十分孤僻,除了钢琴之外没有其他的情绪宣泄通道,只有钢琴陪着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