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致消费者书》已经写得很委婉含蓄,但是依然有不少的媒体嗅到其中深意。
到2000年为止,华夏从来就没有任何一个企业主动爆料自己所在行业的内幕,道歉并且召回自己的产品。
这件事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他们完全没有办法预测。为了保险起见,很多媒体都拒绝了食安的道歉书。
赵安动用了这些年积攒的所有社会关系,甚至连赵父、赵母以及新期待的刘总都有在暗中帮忙,才有了此时的宣传规模。
数百万的费用以及数不清的关系债,赵安没有任何的犹豫与后悔,因为他所做的一切效果也很明显。
一时之间,几乎所有食安的消费者都知道食安更换奶源这件事,再联想到前两天《华夏新闻》播出的内容,消费者们纷纷开始关注“三聚氰胺”到底是什么东西它有什么样的危害,以及自己食用的奶制品中是否存在。
刚开始只有食安的消费者们关注这件事,但柴米油盐永远是百姓孜孜不倦的话题,牛奶安更是重中之重,于是关于“三聚氰胺”的讨论开始迅速发酵、扩散。
而这也是赵安为什么如此着急公开道歉信的原因——想要借助《华夏新闻》的热度。
在华夏每日收视率最高的节目便是《华夏新闻》,而内容也是普通老百姓最关心的时事。
只不过《华夏新闻》每天都有,而且内容繁多,往往一个星期后百姓就已经忘记了新闻内容。
公众的记忆其实很短,上一刻还在热议的社会问题,往往下一刻就被抛之脑后。
想要引起社会足够的关注度,就必须在新闻的有效期之内!
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是《华夏新闻》刚刚对于“三聚氰胺”事件做了报道,其报道内容代表着国家对于整个事情的判断,属于盖棺定论,短时间内华夏的牛奶行业只能努力整改,不敢妄想翻案。
但时间一久,那就不好说了。这次《华夏新闻》并没有进行详细报道,相关的信息也没有公开。
等段时间国家没有继续高压检查食品质量的时候,相关企业完全可以通过春秋笔法把这点事定义为意外事件,或者直接隐藏过去。
退一万步,相关企业直接说已经完成了整改,处于信息劣势地位百姓们又能怎么办呢?
“老板,这是最近两天食安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