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史官三位
文人皇帝杨平近日来吃着柳嫔精心腌渍的蜜饯, 享受着王后与柳嫔你争我抢的殷勤侍奉, 日子本该过得十分舒服。
至于楚顾打下了西州秦州, 这除了给他的诗词多了几笔哀怨,并不影响这位燕朝皇帝的生活水准。杨平并不真正在意。
可是他近来日子过得确实堵得慌。
究其原因,还是在于韦碧臣之死。
韦碧臣是燕朝丞相, 他的死,必然是要上史书的。
杨平某日忽然想起自己身上还背着把韦碧臣推下高台的黑锅,立刻把史官喊来, 要翻阅史官是如何记载。
众所周知, 古往今来,史官都是风险极高的一个职位。
自先帝暴戾无度以来, 燕朝朝政被四大名阀把控久矣,四大名阀有权有势有兵有财, 官员升迁贬谪自然也被他们暗中操控,久而久之, 科举制度名存实亡——因为考上了也等不到做官,不如给四大名阀当属下,或者直接给四大名阀送钱。
这是对于一般举人出身而言, 而对于科举考出的那些佼佼者, 朝廷是必然要给他们官职做的,即使人数少,积累多了也是一股势力。
这些人中机灵的,向四大名阀示好,至少也能捞个言官做做, 虽然也没什么油水,但至少能在皇帝面前露脸,只要不抱着耿直上谏的幻想,尤其是能豁出脸面溜须拍马,那前途是大大的有。
为什么四大名阀中的谢家还能够影响天下文人,因为整个燕朝上下,谢家是唯一还愿意对穷书生做表面功夫的,而且大部分影响都隐藏在书院脉络之下。
但假如没有向四大名阀投诚,一律都被派去当了文笔小吏。
史官,就是这些文笔小吏职位最典型的一种,这个职位最显著的特点有三:一、事多钱少;二、升迁无望;三、小命堪忧。
所以,在北燕当史官,很显然是个穷有骨气的文人。
杨平一翻记载,只见上面写着:陛下邀韦丞会于高台,推而弑之。
这可就把杨平气得半死,史官记载是要传于后世的,他这么一记,等于把杨平身上的黑锅扣得死死的,永世不得翻身。
这让一心留个悲苦文人形象的杨平怎么接受?
而且最根本的,假如确实是他把韦碧臣推下去的,现在也许还有几分理亏,但事实上,真的是韦碧臣自己发疯跳下高台的,不关他的事啊!
杨平心里简直委屈得了不得,加上蜜饯中的罂_粟壳毒性作祟,更加激出了他暴躁自私的本性,当即暴怒,把史册往史官面前一砸:“改了!”
史官行大礼,对着杨平一拜,拜伏于地,不说话。
杨平没想到小小史官也敢不听他的话,他自认是个不幸身在帝王家的诗人风骨,见不得有他人在他面前显骨气,因为那无形中就把他给比了下去,这下子更是失态到拍桌大怒:“朕让你改了!”
史官不应。
杨平接下来说的气话,让他后悔了一辈子。
当初韦碧臣还在的时候,大权独揽,杨平自己处置个宫女太监没有问题,在后宫作威作福、奇思百出也没有问题,但一旦涉及到前朝事务,韦碧臣虽然没有明面上不给他面子,但大家心照不宣,杨平就算是任命一个小小的御前行走,也是要通过韦碧臣批准的。
任命小吏尚且如此,生杀大权就更不用提。
然而如今韦碧臣已死,柳家王家凭借姻亲成了皇帝外戚,谢家主动让权,严家有心放任,虽然四大名阀抱着不同心思,但就其结果而言,杨平都获得了更多权力自由。
杨平是个无能文人,还是个自私自利、脾气暴躁的无能文人。
当杨平大喊“把这奸吏推出去斩了”的时候,他确实起了杀心,恨不得这个败坏他名声的史官立刻去死,但心中并没有做好杀人的准备。
这不是什么任他杖毙的宫女太监,而是个正儿八经的燕朝官员。
史官的官职再小,其特殊性、重要性都是不言自明的。
皇宫侍卫立刻把这史官拖了出去。
当侍卫回来禀报,说史官已死的时候,杨平完全呆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