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时间,脱粒机在沈村,完全就是个宝物般的存在。
在问清楚了脱粒机多少钱后,有几家人干脆上了镇上也去买了一架。
一架脱粒机胡掌柜就只买了800文,对村里人来说,800文不贵。今年他们家家种了蘑菇,每家都不止赚了800。
买脱粒机还是轻松的,甚至有些脑筋转得快的,干脆拿了家里的积蓄,上了民生商行,一口气买了十架,然后借了牛车,拖到了别的县里去卖。
回来一趟,他们就赚了好几两银子。
还有其他人动心的,也去民生商行拿了脱粒机,至于他们亏不亏,沈余就不知道了。
“余小子,你这台脱粒机就是你爹他们用的?”
沈余摇头,“不是,他们的是另外一架。”
听见沈余这么说,来人就说,“既然这样,你家只有四亩地,那你家打完了,也借叔打两天。”
“没问题。”
那个要借脱粒机的大叔也是个豪爽人,见沈余这么爽快,也挽挽裤子下了田,“那我就当给你换工程了,你脱粒机借我,我给你割稻子。”
沈余赶紧阻止,“这二伯,可使不得啊。”
“有啥使不得,这么个好物都肯借了,不就是打谷子吗?简单。”
沈余劝不过,只能由着了,像这样的事情,在沈村挺多的,人少的家里就喜欢这样换工,但是沈家人多,还没有过,有时候沈老头会带着几个儿子给把你沈村长的忙,或者沈四叔家忙不过来,也会给搭把手。
这个大叔跟沈老头是一辈的,不过不是一脉的,跟沈余也不太熟,但是跟沈老头还谈得来,两三句,他们就扯开了。
沈余看他们在那边扯得火热,就就起来啦。有了帮工的人,家里的伙食就不能将就,他捉了十几尾鱼,打算中午加个菜。
家里,沈老娘在忙活着,慕雪听说要打稻子,也带着两个孩子回来了。胡山走不开,他们今年在后面加了几个猪圈,养了两头母猪,这个时候一头母猪刚好出了小猪,然后听沈余的话,将猪阉割了,这段时间得喂热食物,忙不过来。
“娘,小雪,我捉了鱼回来,今天中午加个鱼。”
“成,你给打理出来,我回去扯把大葱。”
沈余听得汗颜,工坊这边忙了半年,地里除了慕景种的一些小菜,很多菜都没有种。
胡正北和胡正南本来是在帮忙烧火的,结果看见沈余在打理鱼,也跟着跑出来看热闹。
沈余看着两个孩子,心里有点儿不得劲儿,清明还比胡正南小一岁,都去上学了,这个大一点儿的反而还没有去书院。
“小南,你想不想去书院?”
胡正南眼睛亮了一下,然后又摇摇头,“不想。”他知道家里的条件不好的,舅舅前两年本来也说送他去书院的,但是他娘没同意。他娘的意思明白得跟,慕景这么大了,手里有点儿银子好娶一房媳妇,不能让慕景把钱花两个孩子身上。
沈余不知道这里面的道道,听说胡正南不去,还以为他是那种学渣,天生不想上学的那种,还跟他挤眉弄眼的,学渣好啊学渣妙啊,他就喜欢学渣。
不过喜欢是喜欢,但是沈余知道,如果不认识字儿,将来始终是不方便,就劝说,“其实我也不喜欢上学。”
“为什么?”胡正南不明白,哪里还有人不喜欢上学的。
“不就是跟你一样。”
胡正南明白了,舅叔小时候肯定莫得钱钱。
“但是不喜欢归不喜欢,但是书院还要去的,认识两个字,将来也不怕被人买了还在跟人数钱。”
胡正南其实骨子里还是想去上学的,但是他们那个地方的人,好像还没有人上得起学的。
“但是,我家没有多少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