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5.你可相信,皇帝竟然还能愁死?(4300字求订阅)

“很多人都觉得掌握了常识,那就可以成为人上人。”

“这完全就是异想天开,掌握常识,只是让你不会变成反智人群。”

“而你真正想成为精英,那你就必须有着自己的东西。”

“人云亦云的事,只会让你成为一个平平无奇的普通人,而你也不可能看到更深层次的东西。”

崇祯艰难的吞咽了一下口水,他感觉刘邦说话简直太深奥了,这难道就是整个社会的现状吗?

掌握了常识,只能让你不成为蠢货。

而真正形成了自己的理论,才能成为精英吗?

他现在就迫切想形成自己的东西,这样才能应对更加残酷的现实。

他现在越来越想知道,陈通是如何看待世界的。

聊天群中,很多皇帝也想知道,陈通到底是怎么来分析这个事件。

陈通:

“其实我用的方法极其简单,是个人都会用。

想必你们也听过一句话,

有50的利润,资本家就会铤而走险

为了100的利润,资本家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

有300以上的利润,资本家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去冒绞首的危险。

这就是从人类有思想开始,一直就存在的一种非常普遍的分析问题的办法。

那就是风险和收益的分析。

当风险大过收益之后,人们肯定不会去干这种蠢事。

只有当收益大于风险的时候,人们才会去受到刺激,才会愿意去做这件事。

按照炎黄的话来说,那就叫做:趋利避害。

而赵匡胤给边城武将的权力越大,他们就越不敢造反,其实就是因为:赵匡胤让他们造反的风险无限放大。

而让他们造反的收益无限缩小。

最后,当风险远远超过收益,我觉得就是一个傻子他也知道,造反是不划算的。”

就这?

朱棣当时就愣了,趋利避害,谁不懂呢?

诛你十族:

“就这么简单吗?”

“我本来以为你要用多么复杂的理论来阐述这一件事。”

“原来说来说去,就只说了一件事,造反的风险远远大于造反的收益。”

“这是个人都能想到啊!”

岳飞也是一头雾水,陈通提出的这个理论简直太简单了,只要是个人都懂得。

如果连风险和收益都无法对比的话,那只能是憨憨了。

他完全没有想到,陈通竟然是用这么简单的逻辑。

而此刻的隋文帝却叹了口气。

他听到了朱棣语气中的不可置信,他心中就有一种莫名的悲哀。

宠妻狂魔:

“是呀,陈通所说的趋利避害,那简单到令人发指。”

“可你想过没有?”

“为什么这么简单的事,千百年来却要被人反复强调,而且还成了纵横之道颠簸不破的真理?”

“那就是因为,很多人在现实生活中根本就不会用这个方法去分析问题。”

“他们总是觉得自己很牛逼,总是相信直觉,总是相信固有观念,根本就不会对每一件事情认真分析。”

“最重要的是,当用这种最简单的理论分析出了让他瞠目结舌的结论之后,很多人是不会相信让他颠覆三观的结论。”

“反而会觉得自己可能有问题。”

“于是他们就会寻找自以为很正确的方法,其实他们不是想要去分析问题,他们只是想找一个借口去证明自己的观点没有错。”

“他们已经预设了观念,预设了结果,然后才去找能够支撑他观点的理论。”

李世民感觉这句话好像就是对自己说的,隋文帝这是说自己连傻子都不如吗?

千古李二:

“趋利避害,谁不知道呢?”

“可趋利避害怎么能够得出这么颠覆的结论呢?”

“这明显就不科学。”

曹操,刘邦,汉武帝等人纷纷摇头,他们对李世民其实非常失望。

作为一个决策者,看重的绝对不是结果,反而更要看重分析论证过程。

因为他们的谋臣会有很多人,曹操手下那么多谋臣给曹操提出来的策略,那绝对是五花八门,千奇百怪。

而曹操想要选择哪一种,那绝对是要听取对方对于这个策略的论述阐述过程。

只有觉得过程没问题,才敢去相信他提出来的策略。

因为谁也不知道这个策略到底是对是错,他只能对过程把关。

结果那是需要实践之后去验证的。

他们听到那些谋士提出来的观点,有的比陈通更颠覆。

人妻之友:

“陈通,那你就好好的告诉他,为什么你能够得出这么一个结论来?”

陈通也是暗暗摇头,其实最难改变的就是人心中的固有观念。

这才有了一句话,杀人诛心。

杀人简单,诛心难。

诛心,就是颠覆人们心中对于一件事情的执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