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始测试!”
随着陈长安一声令下,一个研究员拿着一个小型的遥控器,按下了启动按钮。
挂在尹兵左耳旁边的处理器上有一个大概一厘米大的信号灯率先闪烁了两下红灯,然后灯色变绿,并且常亮。
随后,护目镜上的摄像头也开机了,为了避免所谓的侵犯个人隐私等在国外比较忌讳的条款。
这款视觉假体装置上的摄像头,是并不具备储存功能的,信息都是实时发送到处理器上,然后再传输到体内的视觉感知芯片中。
这一切行为是不可逆的,也不具备记录效果,没有多余的储存模组。
当初谷歌的一款智能眼镜,就是因为可以随时拍摄照片和视频记录,对外国人来说,这无异于是在侵犯他们的个人隐私,被强烈抵制了一波。
后来谷歌眼镜也因为各种原因,就停售了。
陈长安吸取了这个教训,所以没在视觉假体装置上设计任何多余的储存空间,不能将摄像头捕捉的画面保存下来,通过其他设备将其导出。
而且不能存储也大大降低了设备的设计难度,算是一个双赢的结果。
对患者来说,也没必要额外弄一个储存模组,大脑的记忆组织已经是最好的储存设备了,画面存在大脑里,就已经足够了。
摄像头也开机之后,植入到了尹兵视网膜下的视觉感知芯片,在大家看不到的情况下,也开始运行了起来。
王嘉手上拿着一个数据终端,上面显示着三块不同模组各自的运行情况。
在确认护目镜和处理器以及视觉感知芯片都正常启动了之后,她便眼神示意了一下那个拿着遥控器的研究员。
“可以开始数据载入了。”
研究员点点头,随即便就按下了遥控器上的另一个按钮。
在他按下按钮的一瞬间,摄像头和处理器以及视觉感知芯片之间的链接便建立了起来。
摄像头上捕捉到的庞大画面数据,通过电子信号的模式传输到了处理器上。
处理器接收到特定信号后,再将其转化成大脑可以识别的信号,穿过了尹兵的头颅,将数据传输到了视觉感知芯片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