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工作人员的态度,不仅没有歉意,还有些……带着说不上的荣幸?
古青来无法接受。
他说:“新增评委没关系,但是答辩环境突然变化,对学生的心态有影响,这个你们必须要考虑一下。”
“老师,其实公开答辩也是为了在场的所有人获得这次珍贵的学习机会。而且,心态也是比赛想要考察的一种素质,我相信贵校的优秀学子,能够应对比赛之中的意外和变化。”
工作人员言辞恳切,态度坦然,“不止是学生,我相信您也会同意公开答辩的。”
珍贵的学习机会?
古青来和一众指导老师,眼神里越加疑惑。
突然有人问出了重点,“新增评委到底是谁?”
工作人员挺直腰板、与有荣焉。
“中科院,林勤忠院士。”
第25章
创新科技大赛,规格极高。
全国大赛总决赛的时候,不仅有全国青少年参与,还有国际的学生队伍参。
评委身份出众,国家领导人、院士和知名企业家出现在总决赛现场致辞都是例行日常。
但那是全国赛。
现在,院士要来省赛当评委?
带队老师们都是一脸惊疑不定。
不过,没人再反对公开答辩的事情了。
毕竟,有多少人一辈子都见不到院士级别的科研专家,更别说去听他们的一次点评了。
古青来喜形于色回到队伍,“有一个好消息和一个坏消息,你们先听哪个?”
学生们看的眼神都透露出太过时了太落伍了,“……古老师你直说吧。”
被自家学生嫌弃,古青来有些伤心,但巨大的喜悦支撑着他,激动的说道:“待会单独答辩会变成公开答辩!”
“哦。”大家反映十分敷衍,“这算什么好消息啊。”果然老师的脑回路与学生不同,竟然会觉得公开答辩是好消息。
古青来嘿嘿笑,“这是坏消息。好消息是,评委增加了一位院士,你们可以听到林勤忠院士给你们的项目做点评啦!”
对于高中生来说,院士的头衔尤为新奇。
在他们心里,做研究能做进中科院,绝对是科研界顶尖中的顶尖了。
不过一会儿,林勤忠院士的资料就被他们迅速的翻找出来。
这位院士来自数学物理部,主导解决了高精度算法难题,主持研发了一系列基于超级计算机的各种数值模型和应用。
复杂的物理学理念列在林勤忠的简介上,学生们看他慈眉善目的照片都有一种面对主考官的恐惧。
“妈呀!我、我觉得待会我都不敢说话了!”
“林院士研究的东西我一个字都看不懂,待会我的项目会被批得一无是处吧。”
学生们又惊又喜,掏出答辩稿子再次回顾自己的项目,唯恐到时候院士说话吓到他们忘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