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得荣誉”栏次,宽敞的空白处,邵炼简直想往上写:“即将创造出震惊全世界的万物系统”“解决一切不能解决的问题”“掌控下一个时代命脉”。
然而,笔悬了许久。
邵炼苦笑的咬着烟,认认真真给沈明洲写道:“创新科技大赛省赛一等奖”和“《ENE》刊发论文一篇”。
表格枯燥刻板得无趣。
邵炼自娱自乐的畅想沈明洲惊艳世界的未来,却在家庭关系栏次,皱起了眉。
父:沈武昌
母:蒋兰
兄:沈浩
没有一个人的名字和信息令他轻松。
如果不是因为沈明洲是未成年,又和他没有亲属关系,他只想将沈明洲直接挂在自己的名下,这辈子都不用和那些沈家人扯上半点关系。
这种表格,沈明洲不填也好。
有些人的信息,提笔写出来都觉得糟心。
*
美国,全球科技大赛组委会。
各个分赛区选吧出来的代表选手,资料都在近期送达这里。
组委会成员核实项目,登记选手信息。
突然,有人扬声笑道:“这次中国派了沈明洲参赛!”
“谁是沈明洲?”
“好像是邵炼的学生,写了一篇太阳能转换技术的论文,刊发在了《ENE》上。”那人审视手上的资料,“他果然只是高中生啊。”
全球科技大赛面向青少年,沈明洲的履历出现在这儿,代表他还未高中毕业。
一篇论文让这个名字拼音拥有了知名度,而且还跟久违的邵炼挂钩,确实惹人多看几眼。
照片上陌生的东方少年脸庞,实现冷静的直视镜头。
成员们多多少少听说那篇太阳能论文的高度,仅次于当初邵炼给科研界的震撼。
因为,太阳能专家们,据说埋头在实验室里,忙碌了不知道多久都做不出来。
“专家做不出来,说明是假的吧。”隔壁桌的成员,抬头起来,“再有前瞻性的理论,万一未来被证伪,那不是大笑话吗?”
“邵炼的理论,可从没被证伪过。”
听到这话,不少人哈哈大笑,“沈明洲可不是邵炼。诺奖获得者约瑟夫带了这么多届博士,也没见过超越或者等同于约瑟夫实力的学生啊?”
是这个道理。
无论参赛选手导师头衔多么辉煌,大赛只以学生项目评审。
太阳能的理论技术再完美,在组委会看来,也只是具有未来开拓性见解,并不值得一个……
“沈明洲参赛的项目,不是太阳能转换技术?!”
审阅资料的人诧异惊呼,所有人视线都聚了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