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翰林院里,侍读学士与侍讲学士都是从五品,但是侍读学士的排位确在前面,因为最早的时候侍讲是为太子掌经筵,自然比为皇帝掌经筵的侍读学士差一级。
这两个部门的分配并不清晰,除了都是给皇帝当秘书、拟草稿这共通之处,在太子还没出阁讲学的时候,侍候皇帝读书、主持经筵这些事情也都一起可以兼顾。
经筵日讲作为帝王教育的一部分,不但是儒臣们亲近皇帝、影响其行为的机会,也是向皇帝灌输自己理想、理念的机会,还能与皇帝生出一种亦臣亦师的关系,这才是进入翰林院最大的好处之一。
这一制度自前朝完善之后,本朝也自然的沿袭了下来,每月三讲为大经筵,典礼隆重,每天一次小经筵,每次在早朝后半个时辰,让内阁各部重臣学习经学。
即使是小经筵也包含了各部高官,能在这些人面前卖弄学问、传述自己的理念,原本是件十分风光的事情,但是同样的压力也很大。
前任侍读学士陈立言是个读死书的,让他考试还可以,要每天准备一份没有陈言、官话、套话,要通讲典籍篇章,不但要投君所好,讲课内容还要能让人眼前一亮的稿……如果他能做得到的话,也就不需要靠老婆娘家扶持了。
他刚接手的时候也曾经有过雄心壮志,但是随着文禛对他开讲的经筵不满越发严重,他的压力也就越大,最后索性不亲自出现。
一开始他是让莫一凡和下属顶上,但是大经筵的时候身为侍读学士不出现也说不过去,陈立言就只好往张璟身上推。
这档子好事推了出去想再拿回来就难了,久而久之,就变成了由侍讲那边一手安排经筵之事,让侍读这边沦为了打杂的。
宁云晋可是带着满腔抱负来当官的,哪会甘心天天就给皇帝当人肉百科全书、贴身小秘书等,每天做那些琐事,自然想要将这一块收回来。
说是与张璟协议,其实他已经带着以势压人了,毕竟这样出风头的好事只要有真凭实学,谁愿意拱手让人!
虽然对于宁云晋硬生生从别人嘴里抢过一块肥肉的事情有些不安,但其他五人心里还是憋着一股劲的,第二天散衙的时候,最积极的李永就已经将自己的文章递了上来。
他将自己花了一天一夜功夫写出了的心血交给宁云晋,还十分钦佩地道,“宁大人,说实话咱佩服您。您有才华有能力,日后定不是池中物。”
“当不起,当不起。”宁云晋被他的恭维弄得有些不好意思了,取出家里送来的食盒,又亲手给李永倒了杯茶,道,“来来来,反正咱们也不急着回家,便将恒之你这文章好好研读研读。这是我家老太太的点心,还没动过的,先垫吧垫吧。”
李永受宠若惊地道,“早就听说宁大人家里的吃食好,就连宫里的皇子们都惦记着,没想到在下也有机会一尝美味。”
宁云晋矜持地笑了笑,“其实也就只是一些糖粉软糯粑,不是什么好东西,只是这糖粉甜而不腻,可是老太太小厨房里的独门秘诀,旁人都学不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