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6章 以军促科(第二更,求订阅)

“也就是说增加军费支出,不会造成财政压力?”

“要看阁下准备把军费支出增加到什么方面。”

出身于德国财政部的弗朗茨,在战争期间一直负责筹措战争的资金,在过去的二十年里,作为财政部的高级官员,他一直负责筹措建设资金,可以说是居功甚伟,也正因如此,四年前,才由财政部常务晋升为专务。

弗朗茨不确定的询问道。

“明年把军费增加到5%?”

“我们今年的GDP是多少?”

“预计在3800亿元以上,也就是1500亿美元,如果是5%的水平,也就是75亿美元。”

1500亿美元!

这个国民生产总值多吗?

不多!

从数据上来说,美国今年的GDP是7400亿美元,而德国则是1300亿美元。而英国不过才1000亿出头。

至于苏联,虽然没有官方公布的GDP数据,但是根据西方的估计,在2600亿到3000亿美元之间。

所以从GDP上来说,经过二十年的发展建设,SEA的GDP已经做到美国的五分之一,苏联的二分之一,妥妥的老三。

但这也只是经济。

“我们的经济是苏联的一半,但是军事力量,却远远落后于他们,当然,我也从来没有考虑过,在军事力量与其进行一场竞赛。”

李毅安耸耸肩,说道:

“相比于军事规模上的竞争,我更倾向于军事科技上的竞争,我们需要增加军费支出,不然科学感觉就没有强有力的支撑,就不能得到快速的发展。SEA是一个1500亿美元的经济体,军费开支一直维持在四五十亿美元的规模,显然是不太合适的。”

想了一下,李毅安又说道。

“一直以来,军队都承担着不少科技领域的研发任务,要维持目前在高科技领域的领先地位,就必须加大投资规模,这有助于整体科技水平的提高,所以增加军费就是必然的选项。毕竟,有很多科研项目,只有在军方的支持下,才能进行下去。”

其实,这就是冷战期间,人类科技能够快速发展的根本,因为企业是要赢利的,尽管企业会进行许多前瞻性的研究,但是他们进行的前瞻研究,都那种有发展潜力的,是可行的。

而相比于企业,军方进行的前瞻性研究,更多是探索性的,他们研究的目的,不在于确信它是可行的,而是通过研究证明它不可行。

别看他们的差别不大,但实际上通过研究证明他的不可行是需要花钱的。但是口头论证不可行,成本更低。

而在科学研究中,仅仅只是口头的论证并不一定能够得出正确的结果,有时候是需要进行实际试错才能够得到正确的结果。

在科学研究中失败往往并不一定是失败。毕竟,失败的研究也可以获得一定的收获。

就像“星球大战计划”,其进行的上千项研究之中,有超过80%的项目在当时看起来都是不可行的,只有不到20%的项目是可行的。

但最神奇的地方是,那80%不可能的项目,在随后的四十年中,被不断的证实是可行,而且很多美国大公司,接连军方获得了专利或者研究转让,那些看起宛如科幻小说一般的研究,在企业中得到了进一步发展,推动了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发展。

而军方不惜工本砸钱式的研究,还深刻改变了科学思维方式。在实施过程中,面对军方的要求,科学家和工程师们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技术挑战,这促使他们不断创新思维,尝试新的方法和技术。不仅推动了科技领域的快速进步,也为其他学科领域的发展带来了积极的影响。

但是这种良性的循环,却随着苏联的解体受到了严重的影响,因为没有生存带来的危机意识,人类的创新和想象力都会受到某种限制。

纵观影响人类最为深刻的两个科学爆发期,一个是二战,一个就是冷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