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5章 叛逃的人(第二更,求订阅)

这次危机会如何演变?

危机发生之后几乎全世界都在关注着事件的进展,当马六甲海峡“坚毅号事件”发生之后,世界各国也都纷纷表示了他们的关注。

就在他们以为危机会一触即发的时候,事件反倒是冷淡了下来,双方似乎都在有意无意的淡化着这一事件。

“……各个方面似乎有意通过淡化“坚毅号事件”,促使SEA能够专心与俄国对抗……”

听着电视里传出来新闻,施景礼用遥控器关上电视,然后从沙发上站起来,来到街上。

六月里的柏林是一年之中,最好的时间,这个时候,人们总会走出家门享受着阳光,在战争结束的二十一年后,战争的痕迹似乎已经从这里消失了,城市已经得到重建,

高楼大厦林立,尽管西柏林是一座被柏林墙包围着的城市,但是这里依然是繁华的,至少远比东柏林繁华。

漫无目的地在城里漫步,早上的新闻,让施景礼他无法集中精力,总是会走神,因此,当他意识到自己走到市中心的时候,已经是上午十一点多了。

现在,即将到午休时刻,街道上到处都是行人,街道两边的建筑不时有人出出进进。

施景礼站在报亭旁,看着周围的路人。

虽然是西柏林,但是这里和德国其它的城市一样,随处可以看到亚洲人。

这些亚洲人可能暹罗人,也可能是韩国人或者日本人。

他们大都是以劳工的身份来到这里,战后的西德劳动力短缺,于是他们便把目光投向国外。东欧国家由苏联领导,劳动力管控严格,特别是柏林墙建立后,西德几乎无法从东欧获得劳动力。

尽管西德把目光投向意大利、葡萄牙、西班牙、希腊等南欧国家,从这些国家引进劳工,但是这些国家同样也需要劳工。劳工短缺一直制约着西德的经济的发展。

也正是在这个时候起,德国把目光投向了亚洲。

SEA作为西方国家中的一员,与西德的关系极其亲近,这使得很多SEA人能够免签地进入德国。而SEA的第一个小弟——暹罗,也得益于此,获得了免签待遇。

六年前,西德与暹罗签署了《联邦德国-暹罗王国劳动力招聘协议》,从那以后,2600多万人口的暹罗就向德国源源不断地输送了大量劳动力。

五年前,韩国与西德签署劳动力招聘协议,几个月后,日本也与西德签署劳动力招聘协议。

接下来的六年中,许多亚洲劳工涌入西德。仅在过去的五年期间,德国的外国劳工数量就从33万增加到了110万,其中60万是来自暹罗、韩国以及日本。他们从事的工作大多是低级劳动,时薪基本上按照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支付。

亚裔人口现在几乎占到德国人口的1%,虽然他们都没有入籍,但是却已经成为西德最大的移民群体。

从官方层面上来说,这一切都是SEA一手推动的,为了减轻三国的劳动力过剩的局面。其实,从另一个层面上来说,大量年青劳动力的外流,必定会影响到三国的发展,尤其是这些劳动力,还有都是接受过至少高中,甚至大学教育的青年。

这种年青智力与劳动力的流失,对一个国家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但是对于年青人来说,来到欧洲却可以改变他们的命运。

至于他们背后的国家……重要吗?

施景礼摇了摇头,作为一名情报人员,他很清楚,国与国之间的关系,远比外人想象的要复杂,即便是盟国之间,也是互相谋略的。

“谋略……本身就是游戏里必不可少的一种措施。”

就在他的心里这么想着的时候,旁边传来了卖报人的叫喊声。

“看一看……的外交智慧,以一时退让,诱使两大国冲突加剧!”

卖报人声嘶力竭的叫喊,让施景礼全身都在震动,然后忍不住嘀咕一声。

“外交智慧?”

施景礼嘀咕着,

外交总是需要一些智慧,需要一些手段的,就像现在全世界都在关注着发生在东南亚的危机,在一定程度上来说,他们都希望sEA和俄国的对抗加剧。

这就是利益使然。

各个国家都是各怀心思,比如像美国人,他们希望俄国以及东方世界把更多的力量和关注度投入到雅加达,这样他们在越南就会减少一些压力。

至于西德,法国他们同样也希望危机能够进一步加剧。这样欧洲的压力就可以得到缓解。

至于英国呢?

他们的想法就复杂了一些,英国寄希望双方的冲突加剧,又不希望看到sEA的力量太多的陷入东南亚,从而减少了在非洲的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