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2章

三月二十五,京城

怡亲王上奏,因要避忌帝王名讳,请旨改先帝众皇子名中的“胤”字。

康熙爷在世时,仿汉制为子孙立下字辈,皇子名中才有一字重复。而以往避讳,多是缺笔或填笔,如今看怡亲王上奏,却是要直接改字了。

朝廷对此多有议论,雍正爷一时也没答应,只说“胤”字是先帝所赐,不忍更改。

后来,还是太后出面,直言君臣有别,尊卑有序,皇帝不该太过拘泥于孝悌。

由此,雍正爷下旨,将先帝一众皇子名中的“胤”字改为“允”字。

背地里,怡亲王之所以如此上奏,其实也是一种对京里一些不安分人士的警告。

廉亲王府

对于改名一事,允禟和允誐都是异常气愤。

“皇阿玛为子孙立下字辈,是为了昭显满汉一家!他呢?为了显示自己高贵,皇阿玛的旨意说改就改!”

允禟在允禩的书房里团团乱转。

“何止如此?”

允誐一巴掌拍在茶桌上,“还特地装出一副惺惺作态的模样,拉着太后出来替他圆场子!真当咱们都是傻子呢?谁不知道他是什么心思?”

允禩靠在软榻上,神情懒洋洋的,“他无非是借着避讳改名,提高皇权,震慑宗亲罢了。也是你们这一阵,在京里太能折腾了,估计早就传进他耳朵里了。”

“传就传,谁怕他?”

允誐脖子一梗,“会考府查亏空,先查吏部,后查宗人府,八旗里早有对他不满的了!户部之前的亏空,那几任主管,如今卖田卖地的折腾银子,京里谁不担心啊?”

“就别说京里了,地方上更甚,”允禟回身在椅子上坐了下来,“这三个月,广东巡抚杨宗仁升为湖广总督,原山东按察使黄炳升为山东巡抚,贵州布政使裴度升任江西巡抚,还有山西布政使纳齐喀,内阁学士魏廷珍,直隶守道李维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