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天多数时候,卫乐都是盘在书房炕上,不管是教书还是写字,都在炕上完成。虽然他现在身体好了,但还是比不上易锋他们,只是比去年要好上一些,里面少穿了一件夹袄。
只是出门时身上一定要披斗篷,还要把帽子拉上,不然耳朵都会被冻坏的。
“可我要过了明年夏天才能回去,父亲过年不让我回京。”
瑞麒说到这人也没精神了,他现在很想回去和妻子女儿们团聚。经过卫乐几个月的调、教,他正在慢慢的朝着妻奴和女儿控转变,已经很少想儿子了,基本上都是想女儿,虽然他记不得女儿们的样子,但是女儿们有给他绣了荷包手帕等小物件让人送来,看着这些东西他睹目思人。
“王妃给你送什么了?”看他现在得瑟的和大家献宝的样子,真难想象他之前还对女儿各种不理呢!现在却把女儿们绣的东西都戴在了身上,还戴在显眼的位置。
“一些冬衣,都是用普通的料子做的。”王妃真细心,他不过是跟她提了一下自己在外面要隐瞒身份的事,她就想到了这些。料子虽是普通的,但里面用的全是上等好棉,还有皮子缝在里面,穿起来可暖和了。
“有妻如此,夫复何求?”卫乐夸了王妃一句,瑞麒果然笑得比花还灿烂。看在他确实慢慢改好的份上,卫乐就不跟他计较了。
“先生这是在做什么?”
瑞麒看着卫乐摆在桌子上的红纸,上面写着一些吉祥话。
“这是村子里的人拜托我写的,过几天他们家要办喜事,这是贴门上的喜联。”卫乐放下笔,让他拿到一旁去晾起来。
“说起来我还没有见过农家是怎么办喜事的呢?”
瑞麒把喜联晾好,卫乐写时并没有拆开,而是打算让他们拿回去后自己拆开来贴上,这样也不用担心弄错了上下联,到时直接跟他们说文章左边的是上联,右边的是下联就成了,很省事哪怕不识字也能区别出来。
“我们都不去,只是会送一份礼,也就两刀肉几尺布和几个铜板,多了我要送了他们也回不起礼,所以意思一下就行了。至于为什么礼到人不到,也是担心我去了他们不自在。”
一群粗老爷们的中间坐着一个秀才,估计他们连喜宴都吃不好。老百姓面对这些读书人,哪怕卫乐已经表现出很亲切,也会让他们感觉到左不对劲右不对劲,反正就是全身上下都不对劲,说话甚至都不知道该说什么,估计会冷场。
所以卫乐从不参加,基本上都是礼到人不到,不然好好的喜宴被他弄砸了不好主人家交待。
幸好大家也都理解卫乐的做法,觉得卫先生确实是善人,因为他们放不开就不来参加,而礼却是早早的就送了来,甚至还是喜宴上能用得到的肉和其它吃食,更有铜板做礼金。
可以说卫乐在李村刷足了好感,现在要谁再说一句卫乐不好,估计全李村的人都会和他们拼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