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忙忙转转,再加上过了近半个月,陈进已经不再常常担心小乾,只是偶尔想起来,看到信,心里有些惊喜,他还以为自己这个尊贵的刚认下的新朋友回到那个花花世界就把自己忘了呢。
章肃的信很短,只是说路上发生了点小事,所以拖延了一段时间才到京城,然后又给了一个地址和人名,说以后就写信给这个人,自会有人转交,语言简练精干,陈进不由自主又想起他在这里时的样子,笑了笑,折起信纸。还有一封是小乾写来的,厚厚一摞纸,信中诉苦说路上有多么的艰苦,到了京城之后吃饭有多么的不习惯,晚上也没人讲故事,找侍女讲,也软绵绵没意思,然后告状说他爹把陈进给他准备的熏鸡香肠醉枣拿了一多半给了圣人伯伯,好在酱油没少,厨子不会用,还是小乾拿出陈进写的菜谱来才知道怎么做,可是味道又没有进叔做的好吃。信的最后千叮咛万嘱咐,说知道进叔不愿进京,以后他会常常写信来,让进叔也要常常给他写信,别忘了他。还有两张纸是专门写给他的爷爷和兴爷爷的,让陈进转交。
陈进笑,这小东西,还挺有良心。这么晚也写不了回信,陈进把信都压在枕头底下,吹熄了等钻到被窝里,在黑暗中微笑,自己不算孤苦,这不还有一个朋友嘛,虽然这个朋友神出鬼没,连封信都不走正常路,偷偷摸摸放在自己床头——他倒是什么也不介意。
第二天刘爹看到了小乾的信惊喜异常,可能小孩在信里也跟刘爹抱怨,把提前进入爷爷身份的刘爹激动得想直接杀到京城,周大夫在一边嘿嘿冷笑,坐等没脑子一号冷静下来。
陈进上午给章肃和小乾回了信,连同老爹的一起封上写好地址,等有人进城帮忙捎到信局,自家厨房已经空了,也没什么可以一起寄过去。
下午阿华松松领着三个年轻人到陈进家,看见陈进蹦到屋门口迎他们,纷纷嘲笑了一通。刘爹给他们端上茶水,让他们年轻人自己说话,桌上摆着纸笔砚墨,还有一摞写满字的纸,是陈进前一段时间想到的可以做的食品名称。
阿华开头,指着强子对陈进说道:“阿进,强子家有做豆腐的家伙事儿,咱村里做豆腐都是到他家,我还说歹说他才愿意跟咱们一起干。”强子家有两个哥哥,都已经成家另过,家里还算宽裕,阿华叫他是因为他家里做豆腐,而且从小就亲厚。
强子笑着说道:“阿进别听阿华胡说,没这回事,我一听他说马上就答应了,他这是居功呢。”
陈进道:“阿华你还真以为我什么都不知道,年前我家里做豆腐不是我跟我爹一起去的?”
阿华摸头笑道:“嘿嘿,忘了。”
另外两个叫春生和秋生,是同一家的兄弟,平时跟人在一处都不太说话,很能干,据阿华说也是村里比较不富裕的,让陈进对阿华刮目相看,原先还以为他都找跟自己玩得来玩伴呢,没想到还很有心的按照家庭情况找了人。
五个人加上祥子和陈进,总共七个年轻人,除了某人,六个都是劳作惯了的,做力气活一点问题都没有,陈进很满意。
陈进把自己打算做的食物跟大家一说,顿时五个人七嘴八舌说了起来,强子家虽然做豆腐,可也只中规中矩地做豆腐,从来没有做过这么花哨的东西,怎么做就成了需要最先解决的问题。讨论半天也没有讨论出个结果,最后陈进拍板,先把豆腐皮做出来,有大和尚的方法,估计不会太难。众人商量第二天先到强子家集合,做豆腐皮。
———————————————————————————————————————
很快到了第二天,早上陈进连饭都没有吃,自己到厨房捣鼓了半天,带着好几个包包走了。
到强子家,果然又是最后一个,对这里人的作息习惯陈进一直很不适应,不是早到就是迟到,大家也都习以为常,不再发表任何议论。
豆腐皮的做法不是很难,先说说做北豆腐的步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