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哈哈笑道,“涨价能涨多少?七分钱一斤的盐,涨到两毛钱一斤,我家一个月还能吃几斤?你老嫂子当时也要去抢,被我训了一通……这就是有钱的好处吧。那些拿死工资的,省一分就是一分。”
没去区里时,他很羡慕那些上班的人;到区里上班以后,每个月拿那么几十块钱,他就看不上了,所以大部分呆在村里,美其名曰研究新农业。
他又有些担心,“事后,价格确实是涨了,但没涨得我想象的那么多。很多家庭把存款都花得差不多了,家里不是酱油、盐、醋之类的,就是卫生纸、布料之类的,堆得满屋都是。”
“我在想,老是刮出这样的涨价风,不利于老百姓的心理稳定啊,生怕明天又是别的东西要涨价;还有一点更严重,如果遇到个什么事,那些家庭如何去对付?”
龙建华没想到他还考虑到了这些方面,笑道,“你也说了,那些花不了多少钱,总会留一些应对不时之需的。”
“再说,这些东西的价格确实太低,是应该涨涨。不要想那么多,现在大家可能不习惯,慢慢就会习惯的。”
邹润贤瞪着眼睛问,“你的意思这些东西今后还会涨?”
龙建华哈哈笑道,“你赚这么多钱,想都存下来,对别人公平吗?两毛钱一斤的米,八分钱一个的鸡蛋,九毛钱一斤的肉,你觉得合适?”
他愣愣地看了他一会,“确实,很不合适。房地产公司给你在京都盖的那些房子,赚了三百多万;大棚的花,最便宜的都是一块钱;你给他们的猪肉价,现在都到了五块多……我们卖的实在太便宜了。”
这种理解方式,龙建华不理解,但他想到一个行当,“邹老哥,我觉得你可以办一个饲料厂。”
重世集团虽然有自己的小型饲料加工厂,但没一个愿意在这上面做文章的,认为那只是一个小行当;但他不这么认为,这个行当绝对不是一个小行当,而是有很大潜力的。只是因为他现在不大管日常决策,所以没多讲什么;今天和他聊到这里,他又想起这个行当来。
十亿人要吃肉,这个肉哪里来?
想到这里,他灵光闪动,“邹老哥,不如你们村里和大牛哥他们联合,办一个饲料、养殖一条龙……我掺和一下,办个火腿肠公司。”
邹润贤狠狠地拍一下大腿,“好事啊!我们三家来个一条龙。他们那里养猪,我们在这里也找一个地方养;我们这里方便,饲料厂就办在这里,火腿肠公司也可以办在沙鹃……我也他打电话,要他们过来谈。”
没等龙建华回应,他站起来就朝外走,风风火火的,让他直摇头。
还没走到门口,他拍了一下脑袋,呵呵笑着转身,“我怎么这么激动啊,在你家打个电话不就完事了吗?大胜明天早晨才能回沙鹃,陈县长最早也要晚上才能到,想谈也谈不成,不急乎这么一下子。”
“哎,建华,我忽然想起,你在国外的办了养猪场、养牛场之类的,火腿肠公司也都在国外,为什么不自己在国内弄这些,而是要和我们合伙?”
这个问题倒是问到点子上了。
两个公司也曾在内地考察过,但没找到合适的地方。这时候可以说是诸侯割据,每个地方都在防着别的地方的东西进入,也在防着自己本地的特色东西外流。
每个县都有一个酒厂,除了国内几大品牌,其余的酒是很难进入本县的;啤酒和烟则是省间不流动,烟叶更是不能流出本省一片……主要公路上都有检查站,跑不了。
家电、汽车等产品没办法禁止,因为有的省生产不了,质量也不一样,禁不住,不然会被老百姓骂娘。
了解到这些情况后,他们觉得时机不成熟,所以打了退堂鼓。
他看到了那份调查报告,不过没就这个问题说什么。在国内没扩厂,在国外扩了也是一样的,只是对问题的理解不一样而已……
他笑道,“知根知底,合作起来才顺心。”
都合作这么久了,确实算是知根知底;今后的合作会有正式的协议,更能在框架下行事……
陈大牛不到六点就到了龙建华家,赶上了他们的晚饭。按他的话讲,车子的平均时速达到了80,骨架都震散了。
看着他比以前膨胀不小的样子,龙建华笑道,“你现在发福了不少,心宽体胖的。”
陈大牛苦笑,“体是胖了,心却没宽。现在抓招商投资,每天至少一顿酒,喝坏了脑子喝坏了胃。你嫂子天天埋怨我,杜鹃也老是说要我减肥,哪有时间减?”
接着说,“建华,感谢你对杜鹃的照顾。她回来后,说你和弟妹专门陪她们两个玩了一天,筠研也陪她们玩了一天,筠研还带她们到两所大学参观,两个都说今后要到香岛读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