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姨笑着说,“所以,建华和筠研就很有出息,浩源也很也很有出息。”
老妈摇摇头,“龙家很重视亲情的。那时候交通不方便,他们两兄弟每个月都至少要写一封信。浩军以前那么远,每两年都要回家过年,一家四口挤三四天火车;后来我弟妹受了伤,不能回湖湘过年,但都要写信回去报喜不报忧。”
“我以前写信,写十封能收到一封回信就不错了;到后来,我的信都被退了回去,还收到了一封划清界线的。”
说到那个时候的事,她就有些激动。
大姨轻叹一声,“小妹,过去的事情,就让它过去吧。”
老妈摇摇头,“大姐,你没经历过那种事情,不能体会到那种痛。算了,都过去了……如果二姐愿意来,那就今晚在这里吃个饭吧。到饭店去也行。”
大姨试探着问道,“要不,我们晚上去她家看看?你们两个也有二十几年没见面了。”
老妈摇头,“我就不去了。我是来给妈拜年的,没有给别人拜年的打算。”
这个别人,指的是这些哥哥姐姐。来京都拜了这么些年,都没见过他们,加上那封信,即使有亲情,也是很淡很淡的了。
她停了一下,接着说,“平时他们可能不知道我来,但我每年不是初二就是初三都要来给妈妈拜年,他们就不知道?湖湘的房子不知道,什刹海的房子不知道?就这么想着我去给他们拜年,给他们送去尊敬?”
“我很赞同建华的一句话,‘有的亲戚,还不如一般人’。有那么点血缘,好像就一定要维护在一起,哪有那种必要?大家都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而活,我为什么不能?”
大姨叹了一声,没再说话。
她想起了赵太行说的,这个家庭的人确实没多少亲情,她有些不愿意承认;今天听到小妹这话,不承认不行。
于是,也不再提及这件事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