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这个吃了比较有奶水,陈玉平不知道真假,他只是听不少人说过,二嫂正在奶孩子,炖一回吃着也挺好。
晚饭安排的明明白白,陈原冬一家三口没想过蹭了午饭又蹭晚饭,只不过三弟话都说出来了,特意炖的猪蹄,也就留下来又蹭了顿晚饭。
回去的路上,柳桂香对丈夫说:“三弟这手艺,可真是越来越好。三弟人长得好,性情也不差什么……”说着说着,没了声音,心里头道怪可惜的。“我看三弟病了场后,似是想通了些,开朗了不少呢。”
“三弟原先就是个活泼开朗的性子,也就是成年后……慢慢的变得不爱说话。”
“他现在这样挺好的,姻缘姻缘讲究个缘字,咱们三弟也没差什么,回头我仔细寻摸寻摸,阿爹说,待十七这天和三弟一道去赶集卖虾酱和酱猪蹄,三弟手艺好,没准儿能有个好消息出来呢。”
“你当二嫂的多上上心。”
陈原冬夫妻俩说着这事,陈老汉和陈老爹躺在床上也在说着这事,虽说连个苗头都没有,想想平哥儿的好手艺,饭菜做得多香啊,真真是香进了心坎里,这心里头啊,就飘出了些念想来。
该有好事的,怎么说平哥儿也是个妥当靠谱的好孩子。
转眼就到了十七赶集日。
第4章
赶集的地方就在苦竹村隔壁沈家屋。
沈家屋是个家族村,村中近半沈姓人家,且沈氏家族多有读书子弟,乡亲们数得出来的秀才便有八个,其中还有个最最有出息,在燕京当官。
随着沈家声望渐起,近十几年间,陆续有人搬迁沈家屋。如今的沈家屋,俨然是十里八乡最大的一个村子。
十六这日,陈老爹和陈玉平早早地进镇,不仅仅是买猪蹄,顺道把家里缺的日常用品也置办整齐。
陈玉平手里钱不多,堪堪二百文,他捏着钱,跑了好几个医馆,货比三家,总算把需要的大料买了个七七八八,份量都不多,没办法,太缺钱了。
晚饭过后,开始张罗酱猪蹄。睡觉前才熄火,灶里的炭火并没有弄出来,就着这点余温,慢慢地焖猪蹄。
夜间气温低,很是凉爽,猪蹄放锅里并不影响口感,反而能更入味。
馒头是陈老爹早起做的,辰时初才开集市,他起得早,完全可以将馒头做出来。
早饭也是馒头,配着虾酱吃。
酱猪蹄有块头小的,陈玉平挑了些出来,家里一人一块,就着馒头吃也极有滋味儿。
瞧着要到时辰,陈老爹顾不得收拾家里的琐碎,挑着箩筐和三儿子往沈家屋去。
一个箩筐放猪蹄和虾酱,一个箩筐放馒头。
酱猪蹄的香味浓,掺透进晨间的微风里,引得好些村民过来搭话。
“这是弄的什么?这香味儿可真是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