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桂香点点头:“依平哥儿的性情,这话咱们都不能说出口,出了口,难免有些不合适,显得生分了。”
“对对对。”
“我这有个想法。”陈玉春挪了挪椅子,靠近了些:“中秋过后,平哥儿和元九成亲,咱们这礼送厚些。”
“大哥觉得送多少合适?”
“除了钱,自然还得送些旁的,我看呐……”
两人咕叽咕叽的说得热火朝天。
陈老爹瞅了眼天色,将将要进傍晚,几个孩子玩得也差不多,该带着出去走走逛逛。
却偏不见大儿过来,上个茅房还蹲出了足足一个时辰不成,掉茅坑了吧这是。
等会就要张罗晚饭了,他看看到底是啥情况。
事情说圆满,陈玉春匆匆往三合院走,才出院子就见阿爹往这边来。
“我过来看看你有没有掉茅坑里。”陈老爹调侃了句。
陈玉春笑出了声来:“和巧儿娘说点事。”
“这时辰差不多,咱们带几个孩子去田间地头看看,看一圈,回来张罗晚饭刚好。”
柳桂香站起身:“摊子上就剩一点吃食没卖完,我喊金嫂子帮着顾看顾看。”
“行,我俩先去三合院。”
除大壮外,安哥儿巧妞儿,这两小奶娃走路不太稳当,在外面还得大人牵着才行。
两个大人看三个孩子,勉勉强强也可以,就是太累,稍有不注意小奶娃可能会摔跤。多一个大人,自然是更好。
这事太耽搁人呐!如果草哥儿也在,就必须三个大人,想轻松点就四个大人,更耽搁事。
要不陈老爹怎么会想着探探二儿媳的想法,他家三儿子想一出是一出。
在三合院的儿童屋里耍,小孩子们很兴奋激动,一个个眼神儿闪闪发亮,可爱的很。走出屋,到村里逛逛或田间地头看看或山脚下瞅瞅,孩子们也是很欢喜高兴,宛如鸟儿出笼。
这也是为什么陈家众人愿意听平哥儿的,累是累了点,也耽搁人,瞅着孩子们天真无邪的灿烂笑容,又觉得值,心里头啊也高兴。
五月十六,傍晚,太阳将将要落山。
陈玉平崔元九等三个带着草哥儿回来了。
沈乐自是在镇上便回了家。
孩子们刚从山脚下看了圈回来,正在屋檐下的竹榻里坐着,见着草哥儿一个两个都扯着嗓子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