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有默契,朝下不提朝上的事。
截杀裘老的事宣和一直没有放过,过去了半年他仍旧要追查,但是几乎没有在皇帝面前提过。
裘老进京是来给皇帝救命的,那个情况下,截杀裘老和弑君没什么不同,而背后的人很可能就是某位皇子,不管皇帝和他们几个关系怎么样,那都是父子。
宣和不愿意多提这些事,生怕皇帝老爹伤心,他是皇帝,真难过了也没地方说去。
宣和这般想着只觉得权力害人,他同亲爹关系也不好,但他总归不会盼着人死,他们中间毕竟没有皇权。
皇帝的早膳五日一换,共计十八道御膳,并不铺张,但肯定不是一个人能吃得完的,宣和来了也不必另加。
父子两个的早膳向来随意,皇帝想起方才朝上老三拖了老七和宣和两个下水,倒有些出乎他的意料。
这三个孩子是站到了一起?
“最近同老三走得近?”
宣和吹凉了一只汤包便整个塞进嘴里,此时鼓着腮帮子摇头。
经了老五的事皇帝彻底放开了手,宣和同他们几个的关系已经这样过了十几年,不是一朝一夕能够改变的,不如随他去。
既然老三老七都站在一处了,这事牵扯的多半就是老二了。
如今瞧着谢淳多半是真的对宣和有意,至少不会伤他性命。至于老三,长远看,怕是容不下宣和。
皇帝只问了一句便没有在多言,用完早膳同宣和一道走了走,绕道到了书房。
秦大人继续方才被宣和打断的话,向三皇子解释:“一般的案件,刑部只在结案之后复核,复核无误后将证物同各类卷宗一起封存,如今案件尚未审理,这证物不该直接送到刑部来。”
言下之意你不按规矩办事收东西,现在烧了算你倒霉。
大理寺少卿苏大人原本有些奇怪为何三皇子要亲他一起来议事,听到这里忽而想起那天宝郡王叫人送来的“证物”。
他不知道其实谢润自己也不知道这事,不过这事左右是要三司会审,就将三司的大人都请了来。
“巧了,宝郡王也给大理寺送来了物证,是一套黑色衣裳,不知道和刑部的是不是同一件?”
他们都没想到宣和竟然两处都送了。
宣老神在在:“这不是三司会审么?衣裳只有两件,送到御史台不大好,便送到了刑部和大理寺。”
他说得好听,做了两手准备不过是两个都信不过罢了,这其中对刑部的怀疑还更大些。
宣和十分惊诧的样子:“我没想到竟有人敢在刑部纵火……”
秦大人纠正他:“郡王爷,走水是意外。”
宣和从善如流,立即改口:“没想到有人居然敢意外烧了三哥那屋子。”
秦大人:“……”
左都御史兼汪大人不愧是内阁大臣,比另外两位沉得住气,听到现在大致明白了是什么事才出声询问:“敢问郡王爷,是什么样案件要三司会审?”
“是先前截杀裘老一事。”
汪大人问:“若老臣所记不错,此案已结。”
还处置了一个亲王。
宣和却说:“只结了一半,当初截杀裘老的人不止一批,第二批比第一批更难对付些。”
第一批人的幕后主使是按照谋害皇帝的罪名处置的,那么第二批自然也得这么办。
这样一来确实是又三司会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