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可知,为什么皇家人丁稀薄,当年只有先皇一脉和端王一脉么?”林老爷子问道。
“听说,是当时李家旁系想夺权,被燕太/祖全部诛杀了。”林煜回道。
“对了一半,是李家旁系想协助燕太/祖的妹妹夺权,所以都被杀了。”林老爷子道出当年真相。
“妹妹?”林奕、林煜有些惊讶。
“没错。当初燕太/祖有个非常宠爱的妹妹,没想到这个妹妹被权势迷了眼,联合了李家所有旁系,逼着他让出帝位。燕太/祖非常寒心,自此之后不允许任何人提到他妹妹的名字,所以后人不知道,大燕其实还有过一位备受宠爱的长公主。”林老爷子解释道。
“联合所有旁系?爷爷,那位长公主当年以什么为条件,竟然说动了所有人?”林奕问道。
“裂土封王。”林老爷子淡淡说道。
“嘶——”,林煜倒抽一口凉气,要知道,早在几百年前萧太/祖称帝的时候,王、侯等爵位就仅仅成了一种身份的象征,并无封地。裂土封王,这位长公主还真是不怕天下大乱啊。
“这么说来,面具人其实是这位长公主的后人了?”林奕问道。
“对。那位长公主能力还是不错的,不然怎敢觊觎帝位?应该是她不知从哪找到的萧家死士,临死前交给了自己的女儿。燕太/祖当年也很疼爱自己的外甥女,可能是有些不忍心吧,最后让长公主的女儿跑了。那面具人,不出意外,应该是长公主的外孙。”林老爷子猜测的□□不离十。
“好了,这件事也算是完满解决了。子烁、子晟,九月份的乡试快要到了,这段时间,你们就别再分心处理别的事了,好好温习吧。”
“是,爷爷。”
……
“老师,这是昨日我作的策论。”林奕把自己的课业递给谢先生。
如今已是六月下旬,林奕是三天前回到的苏州城,因为九月份的乡试,他是要在苏州城参加的。
谢先生细细读了一遍,圈出一处用词不当之处,然后说道:“不错,你的策论又进步了,但是有些地方用词上还可以再琢磨琢磨,做到精益求精才是。”
“我记住了。不过,老师最近怎么不抓我的诗词了?”林奕有些疑惑。
“哼,你小子,当初我跟你父亲用了多少方法,也没能让你的诗词水平提升多少。没想到,为了讨心上人的欢心,你小子自己潜心研究的那几个月,能比得上你之前几年的学习成果。这诗词,我是教不了你了,我看,只有乐安郡王教你,你才能学的下去。”谢先生想起当初林奕举办文会一事,虽然传出的结果没让他被自己打脸,但林奕在诗词方面能进步这么快,显然是乐安郡王的功劳。
“老师您说笑了,我诗词水平提升,还不全赖您之前的认真教导,给我打好了基础么。”林奕说的也是真心话,没有牢固的基础,他怎么可能几个月的时间就能把水平提上去。
“一年多没见,你倒是越来越会说话了。”谢先生笑了笑,然后正色道:“你也知道我们苏州城的这位周知府是墨家弟子,我猜,今年的乡试,诗词所占的比重可能会是历年最低。”
“往年乡试的考题中,诗词至少能占上两分。今年,能占半分就不错了。”
“半分?剩下的一分半难道都要考墨家典籍?”林奕问道。
“不会,墨家典籍顶多多占半分,不然,周知府岂不是有以权谋私的嫌疑?”谢先生摇摇头,否定道。
林奕暗暗思索,周知府是墨家弟子,他的研究方向是……
“海运!”林奕猛然抬头,看向谢先生。
“对,”谢先生满意的点点头,“上次我回京,发现皇上对海外珍玩有些兴趣。这周知府一个墨家弟子,在儒家弟子众多的苏州城,位置坐的这么稳,少不了皇上的支持。恰好这周知府,研究的又是海船……。别的地方我不敢说,苏州城的这次乡试考题中,海运是必然会考的。”
林奕想起上次皇上让自己送的信,心知老师猜的没错。从苏州城下手,皇上这是开始试探了么?
“老师,我看虽然往年考试也出过一些海上走私之类的考题,但是这次考海运,必然不会只有走私。可大多数学子对海外并没有什么认识,甚至连一些考官对海外也没有多少了解……”
现在大燕朝众人对海运的认识,还停留在它只是商人经商的一部分上。很少有人能想到,国家会牵头开海运。林奕估计皇上这次的试探不会有什么效果,除非考题清楚写明“国家开海运”几个字,不然,大多数人只会往经商的那部分回答。
“所以,这个答题的度,还要子晟你自己把握了。”谢先生提醒道。
“我明白了,多谢老师。”林奕道谢。
……
苏州学院,学舍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