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喻这幅模样实在不好让他就这么说话,祁桓便让他先去洗漱换身衣服再过来,这天气虽说不算寒,可在水里泡久了也难受,祁桓又吩咐陪他过来的亲卫去熬些姜汤送过来,顺便也多熬些,给外边的那些修堤之人也喝上一些。
李喻知道自己这个样子实在不像话,便从善如流的告退,他的确需要洗漱一番,至少也能恢复恢复精神。
不过一炷香的时间,李喻这才回转来,重新给肃王行礼之后,这才开始坐下来详谈。
“不知肃王殿下此次前来所为何事?”李喻开门见山的问道。
祁桓紧紧皱起的眉头已经让李喻察觉出了此事定然非同小可,只是不知道是何事,能让祁桓不管不顾也要微服过来了,而在之前,他并没有听到任何的风声。就是一个月前的通信上,肃王殿下也没有提任何有异常的问题,这就不得不引人深思了。
肃王祁桓这些年来对李喻的倚重是越发深重,李喻心知肚明,不管大事小事,他都会来信征求李喻的意见。
这几年来,有了鹿鸣山这些训练有素的壮士,西南之地的匪患基本已经肃清,加上祁桓以仁义贤王的手段治理肃州封地,这两年来成效很大,西南之地,民风本就淳朴,这样一来,整个肃州之地都有了一股欣欣向荣之态。
相信不久之后,莒平县的码头建好运营起来,整个西南都会有一番大变样吧。而这所有的一切,全都在李喻计划之中,不差分毫。所以李喻的能耐,祁桓是深知的,他所看重的,也正是这一点。
而祁桓此次不但微服过来,也没有选择在县衙中等他回,反而亲自到这危险的堤坝上来寻人,这足以说明祁桓对待此事的重要性。
第79章
听到李喻的问话,祁桓焦躁不安的来回踱着步,李喻也不急,慢悠悠的端起姜汤喝了一口。
等祁桓整理好思绪,这才组织语言说道:“你可知道如今朝廷的新动向?”
李喻摇摇头,他又如何能够得知?每月的朝廷邸报,也都是肃王让人抄了一份送过来的,否则他一个七品芝麻官如何能够了解到朝廷的动向。
三年前老皇帝景平帝大病一场,始终没有熬过那年的秋天。在诸多皇子的皇位争夺中,最终太子获得大胜,自此,太子祁烨登基,改元年永承,于是景平朝更新换代完成,新朝新气象,自然跟以往不同。
太子登基以来独断专行,清除异己,如今和太子争夺位置的皇子,或被贬斥圈禁,或被发往蛮地,太子祁烨成了最大的赢家。
只是这些事情还落不到肃王头上,他早就被先皇分封出来,和新帝没有任何直接的冲突,只要肃王在他的一亩三分地上安分守己,想来新帝也不会管他的吧?
所以能有什么事情让祁桓这么担心呢?李喻实在是想不出来,除非是新帝要削藩,不过这怎么可能?新帝这才登基几年?新朝尚且不稳,这么急着动作的话,只怕引起诸王反弹,他这皇位还要不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