邕朝民风比起前朝来要开放得多,没有女子不得出门必须在家相夫教子的规定,因此何双全也接受得比较快。
并没有因为妻子养家,他操持家里而觉得难堪。
“那我去试试。”何氏也不是个犹豫不决的人,见丈夫都答应了,利落地收拾了一下发髻,整理好了衣裳,对花婶再三感谢道,“今日谢谢花婶子告知这个消息了,我与相公先去试试,不管成与不成,回来再报答你的恩情。”
花婶笑眯了眼,甩了甩手,“不过就一句话的事,谈不上什么报答报答,你们快些去吧,快去快回。”
花婶显得比夫妻两人还急,一个劲催促两人出门。
夫妻两无奈,只得草草整理了一下屋子,掩上门向东街而去。
东街这一片原先住的都是有权有势的人家,最不济也是大商户,平日里是不许他们这些平头百姓进来乱逛的,现在倒是能了,可这条街上的住户也空了一半,那空荡荡的大宅子,大门敞开着,看着还有几分阴森。
夫妻两抱着孩子,来到一处人头攒动的宅子外,周围两边还围着不少披甲持锐,表情肃穆的护卫,一看就知道准是这儿不错了。
他们不敢去与那些严肃的护卫大哥对话,找了个在宅子前排队的妇人,问清楚了情况。
得知来的妇人,都得排队进去试试手艺,手艺通过后才能留下。
夫妻两人就默默排在家这人身后,身后不断有人加进来,他们也会给别人解释。
速度很快,没多久就轮到了何氏,何氏紧张地捋捋头发,整整衣角跟着一个带刀的侍卫走进了一间屋子。
屋里有着十来个跟她一样来试手艺的人,还有两个站在一旁看手艺的女师傅。
那两个看手艺的师傅年纪约莫与她差不多大,其中一个给她们每个人发了一张很小又很厚的牛皮,要她们在牛皮上下针钱。
下针钱不难,难得是这么厚的牛皮,不使点劲穿不过。
好在何氏经常在家纳鞋底,这点力气还是有的,不多会功夫,她手上的一小块牛皮就缝制好了。
那两位师傅看了看她牛皮上的针线,满意地点了点头,“明日卯时来上工,酉时下工,午时工坊里会安排午饭,就不用了带饭了,一日十文钱,你可以选择日结,也可以选择月结。”
这位师傅给何氏说清楚后,又问了问何氏的姓名年龄,记在一张纸上,纸的最前面有个数字,登记好名字后,给了何氏一张与纸上数字一模一样的木牌,防止有人冒充。
何氏千恩万谢接了木牌,临走时还是没忍住,多了一句嘴,“请问……能不能把每日的工钱换成粮食啊,粗粮也可。”
两位师傅明显一愣,交头接耳一阵,其中一位出去了会,不一会她回来对何氏点了点头,“主家说可以,不过十文钱只能换两斤粮。”
“谢谢,谢谢,谢谢。”何氏激动得热泪盈眶,十文钱两斤粮,可比外头一两银子一斗便宜太多了,这下不用担心全家人饿死了。
不提何氏是如何回去与丈夫分享的喜悦的,谢安澜也是通过下人回来禀告才想起,沂城现在的商业完全处于瘫痪状态。
街道上就没有开门做生意的,连摆摊的小商小贩都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