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子墨在自己不在的时候遭受了万千百姓的侮辱与谩骂,那一声声的话语不仅粗俗难听,还更伤人,被谋权者牺牲的子墨他何其无辜,凭什么要让某些人就算是死还能自得的高高在上,凭什么!
一声又一声的凭什么在魏明缙的内心回荡。
他的墨墨只能他来欺负,他来爱护,凭什么要被曾太皇太后当作软柿子的牺牲品,就因为自己不够强?
觉得自己不够强的魏明缙在处理了朝政、清算了一大批的人后,他来为墨墨报仇了,早在刑场救下秦子墨的那一刻起,他就在心中发誓,此仇不报不共戴天,所以他要当众扒下曾太皇太后的面皮,他要让其死得毫无尊严,他要让其死后无法进入皇陵享受子孙的供奉,他更要这个恶毒的女人身败名裂被世人所唾弃。
欠了墨墨的,魏明缙要这些人全部都还回来。
面对魏明缙的咄咄逼人,现场一片寂静,虽然大家什么话都没有说,可眼里的交流却并不少,特别是投放在曾太皇太后身上的目光简直不要太多。
佛祖在上,她们居然与曾太皇太后,也就是名义上的嫡母共侍一夫!
在这一刻,大家看向曾太皇太后的目光不仅惊悚还欲语还休。
早在魏明缙说出当年的再换子时,曾太皇太后就有了预感,自己最终的秘密要暴露了,果然,随着魏明缙揭开的盖子,她一直小心隐藏的秘密也难堪地暴露在了世人的面前,到了此时,曾太皇太后反而是松了一口气,这个秘密压在心中大半辈子,现在终于可以诉之于口。
羞耻,难堪,委屈...
种种情绪交织在曾太皇太后的脑海里,最终,化作了一声叹气。
在彻底明白魏明缙不可能是自己的孩子后,曾太皇太后反而放得很开,她仔细地看了一眼魏明缙,才缓缓地感叹道:“有因必有果,你不应该怨恨孤的,你该怨恨的是你的母亲,太皇太后。”说到这,她把目光转向了已经平静下来的太皇太后。
听到曾太皇太后的话,太皇太后的眼神闪了一下,却并没有说什么。
当然,曾太皇太后也不需要她说什么,既然已经说开了,那就把当年的恩恩怨怨原原本本地说出来。
在曾太皇太后开口的瞬间,本还留在大殿里的几个侍卫全都跪了下去,因为他们知道,曾太皇太后即将出口的绝对是皇家的顶级丑闻,面对这个丑闻,唯有死人才能保守秘密,所以,他们都要死了,面对皇权,时刻准备尽忠的侍卫们只能跪下。
不仅是侍卫们,就连珍妃与静妃也是一脸惨白地跪倒在地。
她们这一跪是为了身后的家族。
“我是宣帝的继后,元后薨逝,我就被选为了继后,本来,我是不用进宫的。”说到这,早已半白了青丝的曾太皇太后接着说道:“孤比宣帝小了十五岁,比惠帝大了三岁,孤是安国公家精心教养的嫡女,像孤这样的女子,就算是进宫,也不会是成为继后,可当年,偏偏有人作梗。”
闻言,大家把目光转向了太皇太后。
既然有因果,那么太皇太后就是那个因,果然,曾太皇太后接着又说道:“进宫前,孤与惠帝有一次在护国寺无意中见了面,当时,惠帝十五,孤十八,正是男未婚女未嫁之时,孤被惠帝的伟岸身姿所吸引,而惠帝被我的容颜所折服,于是我们有了一见倾心。”
一见倾心!好一场浪漫的邂逅。
如果按照事态的发展,一个是太子,一个是国公嫡女,天生一对,那么他们也许能最终走到一起。
可事与愿违,就在两人情投意合准备告诉家里的时候,因元后离世好几年的皇上有了再立后之心,本来,这件事跟曾太皇太后根本就没有什么关系,可她被算计了。
皇上的万寿节,群臣恭贺,举朝欢腾,曾太皇太后也在祖母的带领下进宫赴宴。
可就是那天,出了意外,一杯被有心人加了料的酒进了曾太皇太后的口,本来,幕后之人只是想算计曾太皇太后在宫宴上出丑毁名节,可曾太皇太后的运气比较好,失态的时候刚好皇上就在身边,于是,一个春秋鼎盛,一个娇媚可人,在意料之外情理之中成就了好事。
原本,这样的事,皇上算是被牵连算计了,不说诛连九族,起码也是大不敬之罪。
有罪,就该以死谢罪!
可当时,皇上是在清醒的情况下自愿与曾太皇太后发生的关系,这样一来,事情也就变得可大可小,面对老国公的以死谢罪,皇上仁慈,体恤老臣,于是顺水推舟认可了这桩婚事,然后就有了本与太子有情的曾太皇太后进宫为继后的佳事。
原本,进了宫的曾太皇太后也就死了心,后宫之人不可再恋红尘,于是她干脆利落地斩断了与太子的情。
就这样,一对情侣最终被无奈的拆开,各自成婚,如果按照这样的人生轨迹,他们两人不会再有什么不合适的交集,毕竟一个算是中宫嫡母,一个是已经成年的皇子,母子为界,尊卑有别,就这样,分开的两人开始各自避嫌。
可当静下心来准备好好过日子的曾太皇太后却发现了一个秘密。
那就是宣帝对她并没有多少真心。
按道理来说,帝王与皇后相敬如宾、各自尊重就是后宫中最好的典范,可被太子宠惯了的曾太皇太后哪里会满足这死水一潭的现状,要知道,进宫之前,太子对她可是怜香惜玉、温柔体贴,这两厢一对比,曾太皇太后的心失衡了。
更重要一点,她原本就不是自愿与宣帝成婚的,如此一来,这后宫的生活,简直就是度日如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