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家人给他的,他的朋友们给他的,还有宫里给他的。

旁的人难得有一次宫里的恩赏, 东西都好好的供在案上。

傅询却生怕他不用, 还特意让传旨的人带话给他,送的纸笔墨盒, 明天他进宫,就要看他用上。

韩家人都在院子里接旨, 谢恩之后,前来传旨的卫归就让宫人们把东西都送到韩悯房里去。

韩家人都在,韩礼自然也在。

他站在韩悯后面,看着流水一般的赏赐,再看看和探花郎楚钰、御史大人温言站在一块儿说笑的韩悯, 忽然想起几年前自己行冠礼的场景。

他们家在桐州城, 也算是小富之家。因着兄弟四个, 只出了他一个读书人,冠礼办得也十分气派。

那时韩爷爷还没有回到桐州,替他束冠的是族中一位举人长辈。虽然也德高望重,但是也比不上被先皇夸赞过“堪为文官之首”的老韩史官。

他家里人都不太懂得风雅之事, 收的礼物也不过是寻常的一些玩意。既比不过韩悯收到的珊瑚华贵,也比不过他的孤本古籍珍稀。

那位长辈说他有状元之才, 日后必成大器。

他也是这样想的,年少时老师就说他颇有天分,在私塾中比同窗遥遥领先。

后来考了秀才举人, 在桐州那样的贫瘠之地,也是难得的头一份。

他一直自命不凡,直到来了永安。

柳老学官说他的文章不好, 他认了,细细地改过了。

可是韩悯怎么也能说不好?

韩悯不过是比他多得了几分机缘,多得了旁人许多的偏爱。

他的爷爷从前是文官之首,老师又是柳老学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