衙门外面有许多百姓围观,见着贾求孤出来,都赶忙帮他让开一条道。
“这是贾大人。”
“好人啊,没想到贾大人能帮着死人说话。”
“贾大人、贾大人……”忽然前面一个蓬头垢面的妇人带着两个小孩扑过来,跪在地上不停地磕头。
两个小孩面黄肌瘦,穿着破皮毛袄子,胳膊腿都露在外面,冻的发青发紫。
贾求孤身上穿着厚厚的袄子,今年的新棉花,今年的新棉布,又柔软又暖和。他被妇人和孩子挡在前面,却没有踢开他们,而是站在原地若有所思。
有人认出妇人,悄声道:“他家汉子是衙门的工匠,这回去了妖国,说是凶多吉少。哎,好在衙门管事,往后孩子吃穿不愁,不用饿死了……”
“谢谢贾大人。”小孩一边‘咚咚咚’地磕头一边哑着嗓子说,“谢谢贾大人。”
“爹说好人总有好报,等我长大了一定要报答贾大人。”年纪小一些的孩子乱七八糟的喃喃着,细瘦的手按着冰凉的地面,层层叠叠的冻疮看着有些可怖。
贾求孤脱下自个儿身上的袄子,披在孩子身上,快步离开。
他终于明白了。
为什么以前他读圣贤书,自以为心里装着黎民百姓,自以为自己刚正不阿,自以为自己是栋梁之才,却依旧没有受到重用,那不过是因为他从未真正的为百姓着想,从未真正的看透过世事罢了。
如今他不过是做了点小事,便被这么多人感激着。
不过是举手之劳而已,然而他以前却从未做过。
谢娇儿、贾沈等人接连出来,都是神色复杂。
他们万万没想到燕洵带着小幼崽们,这么大张旗鼓的状告,也不过是让他们出些银钱,养活那些死去的工匠、下人家中的妻儿老小罢了。
那么点儿银钱,谁都出得起,根本不是大数目。
贾沈蔫头耷脑的回到贾府,开始翻箱倒柜的找银子,他要出的银子比贾求孤还要多一些,需得回来凑一凑,倒也不会伤筋动骨。
“沈哥。”贾不甄跟着进屋,兴冲冲的问,“你是如何回来的?”
“不过是给些银钱罢了。”贾沈板着脸道。
“怎会这般容易?”贾不甄觉得有些奇怪,“若只是赔些银子,只需让衙门的差役上门取银子就是,又何必这般大张旗鼓。如今满京城都在说你们哩。”
贾沈也不理解,他甚至还质问过燕洵。
“燕大人说他针对的不是我们。”贾沈疑惑道,“燕大人说若是我能凡事都自己做主,他便不会状告。这倒是有些古怪,甄哥你向来聪慧,可是知道燕大人这话里的意思是什么?”
“还能有啥,你且仔细想想……你能给自己做主吗?无论是你的这份差事还是你身边的人,便是府中专门为了你设宴,那也是我娘和祖母做主。沈哥,我想燕大人说的应当就是这个。”